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许多人食用油的摄入量也步步攀升。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标准人日烹调油摄入量由1982年的18.2克上升至2015年的43.2克,远远超出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食用油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导致肥胖、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因此,我们应当合理控制食用油与脂肪的摄入量。福建疾控中心为大家推荐饮食控油小妙招。
如何控制食用油与脂肪的摄入量?控油的重点在于控制烹调油食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用油控制在25克—30克,相当于普通瓷勺2—3勺。以下是福建疾控中心的建议:
家庭烹饪可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不同烹调油的营养构成不同,多样化选择有利于营养平衡,建议采购烹调油时适当调换品种。
多采用蒸煮、白灼、凉拌等清淡少油的烹调方式,少煎炸。
喝汤或用菜汤拌饭时注意撇去浮油。
用油性调料佐餐要酌情控制用量,如沙拉酱、芝麻酱、花生酱、油辣子等。
儿童青少年要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健康饮食习惯,超重肥胖、高血脂人群等更应控制脂肪摄入,做到食物多样、合理膳食。
除了控油,饱和脂肪酸也不可忽视。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用油其常见来源包括动物脂肪、人造黄油或奶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等。
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儿童和成年人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控制在膳食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平时做菜要少用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少吃肥肉较多的菜肴。此外,吃畜肉宜选瘦肉,每人每周畜肉摄入不超过500克。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贾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