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的披露,理财公司的上半年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报统计,今年上半年,理财子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17%、6%。
代销业务是增长主因
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迎来高增。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下称“《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较去年末的26.80万亿元增长了1.72万亿元,增幅6.42%。业内人士认为,资金持续回落理财市场,这部分增量资金为理财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长打下基础。
在规模增长基础上,不少理财公司取得较好的业绩增长表现。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除去4家未披露中期净利润情况的理财公司,有5家理财公司净利润突破10亿元。
借力于理财市场规模高增,上半年有17家理财公司出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多家国有行旗下理财公司实现净利润双位数增长,部分股份行旗下理财公司也实现规模高增,增幅最大的是浦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增幅为136.49%。
理财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快速扩容的理财市场规模是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据了解,多家理财公司拓展代销渠道,为净利润贡献不小增长点。比如,交银理财报告期内实现行外代销产品余额8221.95亿元,占理财产品销售产品来源的56.35%。兴银理财今年上半年也累计开拓中小银行代销合作机构超510家,在中小银行代销渠道的理财余额为19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140亿元。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31家理财公司中,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此外,18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上半年累计直销金额2331亿元。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然,今年上半年,也有理财公司出现净利润下滑情形。截至报告期末,上银理财、建信理财、北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是阶段性的减费让利导致理财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全行业的理财公司掀起“降费潮”,固定管理费、托管费、销售费等均参与下调,有些银行更是推出零费率策略。进一步来看,理财公司掀起“降费潮”,目的是为了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留住客户、稳住规模。其根本原因是理财公司面对大幅波动的理财市场,无法为投资者留存乃至增厚收益,只能通过让利手段挽留客户。
业内人士认为,在低利率水平时代,提升交易能力、平抑波动,从资产端、产品端、渠道端多措并举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仅要深入挖潜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通过交易增厚投资回报;还要加强资产定价及趋势预判能力,挖掘交易价值、捕捉交易机会,确保投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交易收益。 (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