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塑造者。“心育”与心灵紧密相关。1998年时任晋江一中副校长的我参加任职岗位培训,聆听了专家一场“心育”讲座。在那个“心育”不被重视的年代,经过讲座的洗礼,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是将知识、技能传授和灌输给他人;“育”即对他人心灵、品格的滋养,思维模式的锻造。育是教的目的和归宿。
返校后,我在学校找了一间10㎡左右的房间作为心理咨询室。最初,我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一些学生想进去咨询,却不敢入门;有些老师在背后阻挠,认为这是没用的东西,纯属瞎折腾。
但我并没有气馁,在夜以继日钻研心理学知识并系统修完心理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还积极地践行着“心育”的理念:“心育”不单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也关乎所有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发展。
我是一名生物老师,心理学是我第二专业。如果说“半路出家”,在一片荒芜地耕耘是开创先河,那么,倾注心血在挚爱事业里逐梦,则是修己达人。
2007年,我调任民族中学校长后,面对这所校园简陋、硬件不全、升学率极低的薄弱校,如何让这些学生树立起阳光、健康、自信的心态,成了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在学校建起了面积800㎡、功能齐全、温馨舒适的“心育”中心,配备3位“心育”教师,还组织20多位德育骨干进修“心育”课程,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的“心育”队伍。
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我提出了“发展性心育”的思路,加强对个体自身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积极因素的开发,用积极心理发展观对个体的心理现象进行解读,激发个体自身内在的心理潜能,让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这也使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07年的0.63%提升到2017年的71.69%,一批学生录取到985、211等重点高校,真正用“不理想的牌”,打出了“不一般的成绩”。
时过境迁,回望这段教育历程,我深感教育的真谛在于心灵的触碰与塑造。每一颗年轻的心,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与潜力,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滋养。师者当以爱育心,以智启慧,引领每一个孩子穿越成长的波涛,发现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