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革命老区村南斗,曾因陶瓷制造业兴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德化县闻名遐迩的“亿元村”“小香港”。过去20年,在瓷厂关停、“小县大城关”等背景下,南斗村常住人口一度仅有200多人。这几年,南斗村借乡村振兴之风,唤醒乡村沉睡资源,采用“乡村+治理+艺术+美学”的模式,大力推进研学农旅产业发展,过去寂寥乏人问津的老旧山村,如今已化身为研学旅游的网红村。
□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文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点亮文化内涵 唤醒沉睡资源
金秋时节,云天飒爽。藏身于戴云山麓的南斗村,古厝依山傍水,溪水清澈见底,白鹭展翅田间。一波又一波考察团的到来,让南斗村党总支书记林德颂忙得不可开交。
从乡企鼎盛到乏人问津再到游人如织,南斗村这几年的蜕变让林德颂仿佛看到了当年南斗村的“辉煌”:“上世纪80年代,是南斗陶瓷乡镇企业鼎盛时期。全村共有8家陶瓷厂,陶瓷技术工人1000余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2002年,南斗瓷厂关停后,村子里的人陆续走出大山,户籍2200人的村庄常住人口仅200多人,南斗村开始沉寂。一直到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派驻南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林曦的到来,打破了这片沉寂。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面对南斗村产业底子薄、人员老弱化的发展困境,“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强村富民?”这是林曦时刻放在心上的问题。
林曦带着村“两委”赴浙江杭州、宁德屏南等地学习文化振兴经验,邀请清华、人大、省农科院等近百名专家进村把脉。经过多方论证,以红色研学农旅为特色产业的“一心三区”研学农旅综合体发展蓝图应运而生。
不过,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南斗村没啥看点,也没吃住配套,研学农旅怎么做?”林曦在党员大会上道出他眼中南斗的独特优势:“南斗有戴云之战革命遗址,有竹海梯田,曾是陶瓷乡镇企业‘明星村’,存有数十栋‘戴云山筑’民居……”
在县、乡各级指导推动下,南斗开启了规划设计先行、与建设运营并进的弯道超车路。
保留乡土神韵 紧跟现代潮流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村“两委”重点组织起南斗片区文化资源整理开发,将沉睡多年的乡村资产资源唤醒。多方联系专家,挖掘整理了“戴云之战”革命史实及功绩,设计打造“南斗风云”红色主题景观稻田,助推完成“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凤美堂等修缮建设,建成了溪口窑柴烧共享基地。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600余万元,为南斗村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宿溪南斗民宿、农家美食坊、陶瓷文创空间、共享书院、1.5公里亲水栈道等项目,完善研学农旅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南斗村成为省、市级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校书画写生基地和红色研学目的地。
记者走访看到,经过一番修缮改造后,陶瓷厂修旧如旧,白墙灰瓦下,完整梳理了德化陶瓷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保留的电、油混烧窑炉上,堆砌着式样美观、纹饰精美、釉色鲜亮的瓷器。
2年多来,“研学+红色”等四大主题研学课程及线路在探索中逐步清晰;陶瓷手作、素质拓展、农产品展销等多种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事采摘节、稻梦趣玩节、重走游击路等活动,更是为南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乡村要发展,村容首先要美化。村“两委”不厌其烦地入户宣讲,引导村民将乡土文化融入村居环境整治,保持乡村原有建筑和村落格局,保留公共记忆景观。累计绿化村道沿线5公里,更换篱笆6公里,收储修缮古厝22栋。“家门口比公园还美,休闲健身还能娱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有口皆碑。南斗村成为2022年泉州市“五个美丽”建设现场会观摩点。
南斗村加快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卖风景、卖体验的产业升级,并与高校师生合作推出短视频等,展示乡土文化之韵,吸引了众多城市消费群体。
唤来外地人才 唤回本村能人
开展艺术乡建,持续推进振兴发展。
“研学+”旅游助力南斗村打造文旅新业态,推动整个片区农业、文化、研学、旅游等资源有机整合、串联成线。“我们正全力建设南斗片区研学康养农旅综合体。”据林德颂介绍,目前已有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工艺美院等50多所院校在南斗设立了书画写生、红色文化教育等实践实训基地。瓷云丰碑、戴云登高、南斗印记、风铃谷……用当地废旧瓷片、瓷器经设计布置成别具一格的微景观,就是集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南斗村“变废为宝”量身订制的。
风景优美、清静深幽的南斗村,在吸引大学生前来实践的同时,还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创作,有的甚至长住下来,与当地村民携手创作。
今年61岁的职业书画家张大石,来自山东临沂,擅长水墨画,已在南斗村生活了一年多时间。“这里山好、水好、人也好。”说起选择在南斗长住的原因,张大石先生笑呵呵地说,“一来就喜欢上了。”南斗村也特意为张先生提供了场所,设立大师工作室,方便他居住、创作。“这里的村民也非常热情,经常送菜给我。”
据林德颂介绍,除了张大石常驻南斗外,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导师、军旅书画家相恒民也常驻南斗创作。目前,村里已流转几栋古厝,改建为大师创作室与陶瓷书画教学基地。未来,还将开展公益陶瓷彩绘和书画教学等。
文旅产业连片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南斗村村民陈能解通过家门口就业,一天收入120元至180元,一年就能增收数万元。不仅如此,乡村人气也在重新聚集,一批外出能人返乡投资,陈国平正是其中之一。因对南斗旅游发展前景看好,陈国平拆除老宅建了一座戴云山筑风格的精品民宿。
这些年,通过持续推进高校与优秀艺术家驻村结对,开展艺术乡建,南斗村艺术气息更加浓郁,“小桥流水古朴静谧”的田园风光更加秀美,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也为当地村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南斗村走出了一条以艺术赋能乡村“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大场景”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