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12日

1981年的手册

□黄志专

(CFP 图)

每当看到案头上的《小学词语手册》,我都会饱含深情地叨念着:“这是父亲送的,陪伴我有好多时日了。”言外之意,我似乎有点自豪与骄傲,但更多的是惦念与怀想。

记得40多年前,时值九月开学季,我初出社会,从学校到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教学工作。那时,我尚未经社会这个大熔炉淬炼与岁月浸染,相对较“嫩”,比较懵懂,就像只“番鸭子”,不知深浅。俗话说:“鸭子下水身自浮。”可我这只“番鸭子”,却“浮”不起来,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才意识到教书这饭碗并不好端,很多时候“力不从心”。虽然从高中到高校,一路读书,一路顺达,通过场场考试,但在实际教学面前,那些书本知识却显得苍白无力,也很难接济生龙活虎的学子们。于是,我就一直下沉自己,潜入书堆猛读,似乎有一股前所未有的钻劲。但那时手头资料相对短缺,除了教科书、备课用书、教学参考书之外,就是学校订阅的报刊,其他的几乎没有,甚至要找一本大词典,似乎也不那么容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无米”或“少米”可难为如我一般之“巧妇”啦。没几天,父亲来“救急”,他买了一本书递给我,语重心长地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有空看看。”

“好的。”我接过“手册”,随即翻开一看,是一本《小学生词语手册》。父亲还在扉页上写上我名字及“1981年9月”这样的日期。这本“手册”,从第一册到第十册,囊括小学语文课文所有的生字新词,有注音,有注释,有造句,一应俱全。这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是挺实用的。尤其如我刚端起教学这“饭碗”的人来说,犹如“及时雨”,给我的教学路注入一股生命的源泉。对此,我如获至宝。随后,找来一张人家因写错字而丢进纸篓里的“成人教育扫盲奖状”八开纸张,作为包书纸,把手册包起来。

当时,没能像今天这样有现成的包书纸可以买,包书一般用报纸或者粗点的毛边纸。我拿出“手册”,在“奖状”纸上比一下大小位置,再把“词语手册”书皮包起来。看着白色的书皮,我突发奇想,从另一张废弃的奖状,把上面那闪亮的五角星剪下来,贴在“手册”书皮正面,点缀一下,更叫人爱不释手,喜不自胜。

从此,这本手册就跟我形影不离起来。起初,我经常翻看,也在翻看中学习积累了不少词汇。

随着时间推移,手头资料也越来越多,可以触及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加上教材一再更新换代,内容一再增删,手册的使用价值也一再弱化,“手册”自然也就退出我使用的视线。但不管怎样,我依然与“手册”一见如故,把它安放在眼前最醒目的地方,伴我左右,走过一年又一年,直至今天。特别是,还有父亲那句“一碗水与一桶水”的叮咛与告诫,还在我耳边回响,延宕生活的波澜,泛化生命的乐章。

而今,眼看“手册”,虽然“册老珠黄”,书角磨损破败,染尽岁月风尘,依然未曾离开我的视线,放在我书房里,与其他字典手册并排列位,平起平坐。

这本手册是父亲一种爱的托付。历经岁月风尘浸染,我始终如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托付。

一本手册,仅仅是手册吗?不,还有我的思念。

--> 2024-09-12 □黄志专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0286.html 1 1981年的手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