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次看病、多次挂号”问题,近期晋江、石狮等地公立医疗机构集体推行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新举措,患者在首次就诊后,若因检查、检验等原因导致门诊诊疗未能完成,在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科室预约复诊,无需再次支付诊察费(挂号费)。该模式打破传统诊疗模式,有效减少患者就诊环节、缩短等候时间、确保就医连续性,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早些年,患者到医院看病就诊时,检查检验项目少,从挂号到门诊、拿药或办理住院,整个就医流程一般当天就能完成,“挂号诊疗当日有效”被纳入《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检查检验项目日益增多,看病“一天难看完”“重复挂号烦”成为许多患者的痛点,严重影响就医体验,额外增加经济负担。
今年6月7日,安溪县在我省率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服务措施。推行一个月后,全县约万名患者受益,平均每人节省诊察费23元,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有效改善。
从患者角度看,“一次挂号管三天”无疑是一记惠民利民便民的医改好招,在政策设计上精准聚焦“解决重复挂号、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这一核心关键,是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实行该政策后,各医院门诊满意度直线上升,说明群众对这种走心走实的改革措施真心欢迎、积极拥护。
但是再好的改革措施,在实际运行磨合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类新状况。比如,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后,出现复诊医师不固定、首诊号源与回诊号源的就诊顺序有冲突、医生收入分配不平衡等新问题,对卫健部门和医院的管理服务能力提出更大考验。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服务开局破题后,卫健部门和医院应当对医生、患者等群体深入调研,根据患者需求和医生反馈、专家意见,不断调整优化改革措施,让就医流程更加科学、模式更加连续、就诊更加便利,持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看病就医获得感。
比如,针对复诊医生不固定问题,可以让医院按照“三日内同一医师”原则排班,通过形成完整闭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医疗需求;针对首诊与复诊患者就诊顺序平衡问题,医院可对各分诊台、岗开放相关权限,采取多途径、多时段预约,让分诊护士在诊间协助挂号,实现有序就诊;针对免费续诊“方便患者、委屈医生”问题,医院应优化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励机制,确保医师合法权益不会受损,呵护好医务群体响应改革的积极性,实现患者体验、医师权益、医院运行效率的多赢。
改革永远没有“最优解”,只有“更优解”。医疗改革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持续完善优化的过程,只有始终盯紧患者的急难愁盼,通过“患”位思考、倾听民声,方能真正开好“良方”,在服务供给上做“加法”、在优化流程上做“减法”、在融合发展上做“乘法”、在打通堵点上做“除法”,不断拉进医患双方和谐关系,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当前,持续加快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模式、应用,为创新医疗改革赋予更多可能性、实操性。我们期待,在推行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好措施基础上,泉州各地从“关注患者小事”做起,不断创造更多医疗服务新场景,在创新“预住院”模式、“互联网+”护理等方面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真正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