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13日

獭江月

□曾志彬

投稿邮箱:meiyuxiangcun@qzwb.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美育乡村 以美润心’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主题征文比赛”,欢迎400万像素以上的配文照片、3分钟以内短视频)

獭窟全景(陈起拓 摄)

扫描二维码欣赏更多征文活动作品

赏月佳处,一般要有水,尤其是涌动的潮,獭江就是。獭窟有句俗语:月上南流起。大意是月亮升起的时候,南潮开始涌来。这般美景多见于望日前后:黄昏了,波浪轻抚着金黄的沙滩,忽然一阵清风,带来了远处南流的气息,近岸的海水像是听到旧友的声音,骚动起来,欢腾起来,跳跃起来。一轮红黄色、大圆镜般的满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月光倾泻在海面上,铺就一条金黄大道,悠悠地往岸上伸展。南流磅礴而来,浮光跃金,呼啦啦地冲向沙滩……“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这般澎湃。

獭窟岛在台商投资区的东南端,纵横不过三里,却有“区区獭窟三丘地”的美誉。所谓“三丘”,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说来也是,一座小岛漂浮在碧海之中,岛的南北两侧,洁净的沙滩带绸缎般萦绕,仿若世外桃源。北侧的月亮湾,更是天造地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獭江何人初见月?这已无从得知。有历史记载的是唐代光启年间,杭州灵隐寺慧远和尚“衣砵渡之”。他看这里与世隔绝,是出家人静修的好地方,于是“建寺于东山之麓”,取名“浮山寺”。獭窟岛又名“浮山”,因此而来。千年古刹今犹在,寺前原有一副对联:如是我闻汉入中国,若以色见佛在西方。一座海岛小庙,竟然有这般盛唐气韵。

今月曾经照古人,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南宋小皇帝赵昰。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南侵,临安城破,南宋王朝奄奄一息。宋端宗赵昰在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护送下由福州海航至泉州,可是守郡者蒲寿庚“闭城不纳”,无奈“改泊外渚,即獭江”(清曾枚《獭江所知录》)。就这样,小小的獭窟岛与一个风云际会的历史时刻联系在了一起。端宗“驻跸”于蜂山(现西峰山)东南,獭窟岛民踊跃护驾,忠义可嘉。于是端宗依原澳口“捍门内”的名字题赐“捍门护驾”四字,这个澳口也从此改称“护驾澳”。岛上流传着一首《帝子吟》,据说是时年端宗所作:“一叶孤舟逐水轻,西峰山下驻行旌。半帆月色家千里,两岸渔歌酒百斟。”

这一夜清凉的月色,也为獭窟岛留下一缕“正统”信仰的光芒。岛上有座小庙,名叫“井亭宫”,又名“双忠庙”,供奉的是唐朝忠臣张巡和许远。这种带有国家符号的正统信仰,在岛上诸多民间信仰中独树一帜。据专家考证,“井亭宫”原也是僧道之地,端宗启驾南逃时,船载大量物资以供军需,部分随从因“舟不足”而“家獭江”。这些效忠南宋皇室的“故国”遗民,始在井亭宫奉祀双忠香火,开创了獭窟岛家国信仰的先河。

月黑风高之时,獭窟人望月之心弥坚。抗击倭寇、解放厦门、崇武海战……在滚滚的历史烟云中,獭窟人的身影如同他们在惊涛骇浪中一样,英勇而顽强。

1972年,“七一围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堤、北堤建成,“千年孤岛连大陆,十里海峡变通途”,建堤的条石,是从抗倭古城上拆下来的,千年古城就此静卧碧波,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獭窟岛。海湾大道全线贯通后,这条绝美的免费滨海高速,把台商区带入了文旅经济的快速通道,区政府致力打造“水线、绿线、文线”三条文旅主轴,可谓“好戏连台”。2023年,台商区游客接待量超280万人次,增长率全市第一。獭窟岛更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台商文旅的一张名片。月亮湾景区负责人曾福胜告诉我:“浮山村月亮湖改造工程动工在即,环岛路建设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盘活资源禀赋,獭窟岛将进一步为区域文旅经济赋能添彩。”

找一个风清月明的晚上去月亮湾吧。你看,那明月如镜,映照海天。这般静谧的夜晚,叫人听见远古和未来的交响。

乡村名片 浮山村

又名獭窟,位于台商投资区东南端,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北濒崇武海面,南峙祥芝水域,西通泉州港,东则汪洋无际,宋元明清时系泉州海上商贸要地,是一个集齐“山、海、岛、渔”等多种元素的千年古村落。活跃的海洋经济和保存完好的天然海洋线,为浮山村的新发展提供了澎湃蓝色动能。近年来,滨海旅游、水乡渔村等文旅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获评市级成效显著村,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 2024-09-13 □曾志彬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0485.html 1 獭江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