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闽南农村,不少人家的庭前屋后都种着龙眼树。这些树在夏天可以遮日头,到了冬天又能挡风避寒,是像守护神一样的存在。
以前一到花期,龙眼树就换上“新装”,花朵犹如金黄的鳞片布满枝头,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乡亲们见花开得旺盛,总会笑着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那时小小的我很喜欢站在树下赏花,一不留神,衣服和头发就沾满树上飘落的花粉,看起来仿佛披了一件金色外衣。
只要龙眼花一开,树上便会出现不少“捣蛋鬼”,也就是臭屁虫,它们经常隐匿在枝叶间,不时掉落到过路人的身上,吓人一跳。儿时的我总被这些“从天而降”的小虫惊得僵在原地,最后只得带着哭腔,呼唤胆大的小伙伴来帮忙捉虫。
这些臭屁虫散发着极臭的气味,若是随风飘到阳台,落在晾晒的衣服上,不及时清理就很容易产卵。因为怕虫,我每次帮大人去收衣服,总是提心吊胆。每次一定得先拿衣杆翻动一下衣服,确认上面没有臭屁虫留下的粉色虫卵,才敢走过去收衣服。
其实刚脱壳的臭屁虫个头很小,看起来就像穿着蓝色铠甲的小玩偶,但它们一旦长大,不是啃咬龙眼树,就是到处产卵,一想到这些,我顿时就觉得这些小虫不可爱了。
即便臭屁虫时常来侵扰,屋外的龙眼树依旧顽强地生长着,不仅盛开的花朵能酿出香甜的蜂蜜,初秋时节结出的果实,也是解渴的佳品。若是将采收的鲜果进行晾晒风干,还可以制成龙眼干,存放许久都不会坏。记得过去采摘龙眼果时,家里的大人们还会顺便摘些龙眼叶,据说用这些叶子蒸菜包,能起到增香的效果。
以前每到秋收时,看到一串串黄澄澄的龙眼果压弯枝头,整个村子便会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厝边头尾的叔伯们搬来竹梯子,徒手爬上树,将大箩筐往树枝上一挂,两只手就开始麻利地摘龙眼。而我和小伙伴们则总是仰着头,在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只要瞧见一两颗“漏网”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我们就像发现宝贝似的一拥而上,争着捡起来尝鲜。只需用手轻轻一捏,薄薄的果皮就立刻裂开口子,晶莹剔透的果肉随即露出来,送进嘴里一咬,甜津津的果汁瞬间盈满口腔,美味无比。吃剩的龙眼核,好似一颗颗黑珍珠,这也是我与小伙伴们争抢的玩具,因为可以拿它们来玩弹珠游戏,十分有趣。
一到夏秋交替的时节,闽南地区常有台风来袭,往往台风过后,一些还来不及采收的龙眼就会掉落一地,每到这时,我总要起个大早,带着袋子去屋外捡果子。印象中,有次台风过境后,家里人把捡的龙眼聚集起来,竟装满了一大麻袋。我那时偶尔把捡到的果子卖给前来收购龙眼的大叔,换的钱能买一些“猫耳朵”来当零嘴。这些与龙眼树有关的快乐时光,让我的童年就像龙眼的滋味一样,甜香无比。
如今,老家屋外的龙眼树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坚硬的水泥地。不过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看到龙眼树,心中就会涌起一股亲切感,毕竟那树,那花,那果,早就成为我心中永恒且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