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19日

我提灯笼等你来

□王常婷

(CFP 图)

近年来,全国掀起“博物馆热”,各大热门场馆“一票难求”。从冷清空旷到人头攒动,从庄严肃穆到亲切可爱,我们对于过去漫长岁月的共同记忆被再度唤醒。

这个夏天,因为一盏灯,我在两家小众博物馆邂逅了曾经照亮历史的那一束光。相对热门场馆,这里观者寥寥,却很适合我们细细观赏慢慢思索,凝望过去时代里的生活与华彩,与古人来一次宁静又神秘的通话。如艺术评论家彼得·切尔达所说:“清空思绪,让身体告诉你什么正在发生。然后你的思维也许会重新开动,思考作品的意义。”

其中一家博物馆在涿州,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镇馆之宝彩绘陶神灯。该陶灯是从凌云汉墓出土的随葬品。通高1.30米,底座直径0.45米,上口直径0.15米,整体分四组叠置,共七层。第一层为底座,饰仙人、神兽,第二至五层饰伎乐百戏人物,第六、七层饰神树,顶层为灯碗。制作中采用了贴塑、模印等装饰手法,通体施白色陶衣,并用朱墨线条描绘出人物眉目、服饰衣褶、动物鬓鳞、树木枝杈等,色彩鲜艳、生动传神,运用素材虽多,却无琐碎之感;造型手法寓巧于拙,突出表达内在情趣,从而将天上人间、神话现实融为一体,既写实又浪漫。

将灯作为随葬品在中国古人的丧葬习俗里并不少见。

后来在另一家博物馆,看到展出的长信宫灯、雁足灯、龟鹤灯……这些来自地下的信使,穿过两千多年的厚厚尘埃重现于我们眼前,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漫长幽暗的时空隧道和地下世界,似乎在引导我们探索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那一把火,穿越千万年,一直燃烧在我们的血液里。

这第二家博物馆地处四川,从整体建筑造型到展厅内容,无不以灯为主题。展示从远古时代人类用于照明的陶灯,到运用现代科技制作的大型彩灯;从纸、丝、绢、绸、缎制作的传统工艺,到用玻璃瓶、瓷器、蚕茧等材料捆扎粘制的现代彩灯;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灯彩的集大成者。其中彩灯艺人用瓷器捆扎的《龙凤呈祥》灯组,数万件瓷器餐具以棉线精心捆扎而成,通体不用胶粘、不用钉连,庄严、肃穆,令人叫绝。用30多万个蚕茧粘制的《龙飞凤舞》灯组,用10多万只青霉素药瓶捆扎的《孔雀工屏》灯组等等,都充分展示了人们在彩灯工艺上独具匠心。

在展馆里,我们还惊喜地邂逅了泉州花灯样品展示,还有晋江东石数宫灯的民俗介绍。人类对光明的向往,通过一盏灯,似乎没有时空的隔阂。

回想起橱窗里的陶神灯,隔着0.5厘米的玻璃,我们与过去只是一盏灯的距离。

而在五光十色的灯彩里,恍如进入了“天上街市”,而我们只是无尽苍穹里的一颗流星,偶然又匆匆的过客,“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游”。

提着一盏灯,我们与过去、将来同在时光的河流里。

“知来处,明去处”。当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当我们身处重重压力又无处逃遁的日常,此时,博物馆成为现代人最为治愈的场所,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因为那盏灯,我们隐约明白了“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的真正含义。

博物馆就是那提灯的人,当你穿行在深邃幽深昏暗的历史时空,以一道幽光,照亮过去,还有将来。

--> 2024-09-19 □王常婷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1116.html 1 我提灯笼等你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