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是公路路网中的关键一环,是连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润滑剂”“螺丝钉”。在安溪县,5条共约304公里的国省道以县城为中心点,如坚韧的枝条般伸展全境,贯穿南北、连接东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交通保障。近20年来,该县国省道全部提级为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并完善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完成临水临崖隐患整治,行车速度舒适度变化显著,道路通行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上个月,穿梭安溪县尚卿乡、长卿镇、祥华乡等北部群山的省道312线,又有一段白改黑路面通过竣工验收。初秋的山里,群峰拱翠,空气清爽,车辆轻快平稳地驶过平坦舒适的沥青路。如此寻常情景,却把负责该改造项目的市公路中心安溪分中心吴庆佳的思绪带远。
那是1999年10月下旬,刚从交通专业学校毕业的他,在县道342线西坪镇阳星村段管理水毁修复工地。伴着卷起的灰尘,一辆客车忽然停下,下来问路的司机喘着粗气,双脚直抖,衣背湿透。原来,司机来自江西省,载着马戏团人员要去尚卿乡演出,没料到山区路曲折蜿蜒、坡陡弯急,尤其是西坪镇阳星村往尚卿乡的路段临近深崖,有连续7公里长下坡,这让他紧张万分,压力极大。
彼时的尚卿乡,拥有传承千年的竹藤编工艺,巧妙结合钢铁工艺,已将古朴优美兼具现代精致的藤铁工艺品卖到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远近有名的藤铁工艺之乡。当时,尚卿人进出安溪县城,南面绕道毗邻西坪镇的县道342线,北面转道湖头镇的县道339线,两条路同样弯曲难行。“‘一司机,二杀猪’,当时农村人很羡慕这两个职业。但因道路条件差,爸爸载客载货多久,我们就担惊受怕多久。”尚卿乡灶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联桂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他父亲驾驶“三脚虎”载货,在县道339线湖头镇盘岭段拐弯时侧翻,身体因此留下烫伤疤。
2008年,在外打工的李联桂嗅到电子商务的商机,回到灶美村依托淘宝平台销售藤铁工艺品。2009年起,他将多家快递公司网点引进尚卿乡,以便利的物流助力电商发展。从最初的2.5米微型车、4.3米小货车,到7.6米货车、9.8米货车,李联桂的物流经营不断壮大,尚卿乡的淘宝店及加工点更是迅速增长,形成从产品设计、模具加工、铁艺生产、木材制作、防锈喷漆、抛光打磨到电商营销、包装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重庆市丰都县的隆洪伯原本在安溪县城学习电焊,2006年经朋友介绍到尚卿的藤铁外贸企业上班。几年后,抓住电商发展的风口,他做起了铁艺桌椅的加工,事业逐渐红火。“我买了车子和房子,还带了100多个亲朋好友来尚卿创业就业,大家都发展得挺好的!”谈起这十多年的尚卿“淘宝记”,隆洪伯谦虚地说。据当地政府统计,高峰期有2万多名外地人在尚卿就业创业。
省道312线(原省道308线)金谷镇元口至尚卿乡是藤铁物流车辆必经之路。该线路于2000年建成通车,虽然完全规避了原有两条进城路的崇山峻岭,但部分路段半径小,属于低标路段,大货车通行困难,常易发生事故。面对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2019年,公路部门对省道308线金谷镇元口至尚卿乡进行提升改造,路面变得平坦起来。被货车司机吐槽“拐弯半径小,经常会刮碰”的仙殿桥被拆除重建,存在视线盲区的多个弯道也获裁弯取直。通车的当天,一辆18米长的甩挂式集装箱车辆出现在尚卿藤铁企业门口,运货能力相当于三辆9.8米长货车,进一步提高了当地藤铁产业的物流效率。
省道312线尚卿段往西延伸,就是闻名遐迩的茗茶之乡祥华乡。两年前,爱好摄影的江苏人邱宏伟沿着省道干线来到祥华乡东坑村。迷上环绕村庄的清澈小溪和蛙鸣鸟唱的诗意稻田,他住了下来,深度参与东坑村的裸房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和茶文旅融合工作。如今,该村推广一绿(茶叶)一白(山药)一红(红米)农耕体验,康养旅游渐成气候。新东坑人邱宏伟告诉记者:“如今,村口的省道312线由水泥路变成沥青路面,交通既安全又舒坦,对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作用大,相信茶旅资源独厚的茶乡未来会更好!”
□融媒体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吴庆佳 陈顺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