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鲤城区把推进以“党建+”邻里中心、综治中心、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为载体的“两中心一平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持续加强和创新治理方式,把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努力构建更具活力和效能的基层监督网络和治理体系,为建设“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夯实基础。
聚焦民需 常态长效
“能近距离感受这些非遗技艺的精妙,我觉得特别好。”在金龙街道龙岭社区,居民陈德实一大早就带着孙子来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为的是能一睹非遗之美。近日,金龙街道联合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艺术馆和市非遗保护中心在龙岭社区“党建+”邻里中心举办“共学全会精神 共赏非遗盛宴”主题活动,通过‘宣讲+非遗’的形式,让社区群众在家门口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共同学好全会精神。
“宣讲+非遗”是鲤城区依托“党建+”邻里中心,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用长效”思路,在融合资源、聚焦民需服务、多元协同共治等方面持续发力,高质量建成一批“党建+”邻里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全覆盖任务。
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如何让阵地“用起来”“活起来”,让邻里中心真正成为群众“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的温馨家园,是一项重要课题。为此,鲤城区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全速办”政务服务审批直通邻里中心模式,在霞洲、石崎、滨江、高新区邻里中心分别设立医社保专窗、婚姻登记分中心、企业服务审批直通窗口;推动“健康小屋”、社区老年学校全覆盖,建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驻服务站点28个、“长者食堂”21个……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个“党建+”邻里中心获评市星级“党建+”邻里中心,其中五星级“党建+”邻里中心5个,基本实现了打造样板式、精品化邻里中心的工作目标。
下一步,该区将聚焦“党建+”邻里中心健全完善,持续推进延伸覆盖、规范提升和长效运营,打造更多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党建+”邻里中心。
资源整合 凝聚合力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鲤城区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统筹用好“一网统管”平台,推动社会治理资源“一站融合”、部门力量“一链贯通”,逐步构筑“大综治”社会体系,书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答卷。
该区注重硬件升级,以提升功能性、服务便捷性为目标,因地制宜在各级综治中心合理设置群众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调解室、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等功能室,全面接入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业务,实行矛盾纠纷“大综窗”受理,以“平台派单”模式,分类流转调处,不断提高化解质效。聚焦整合资源,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要求,促进综治中心与各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互通,推动部门协同由“多中心向一中心”转变,拓展综治中心基础功能,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三级响应”、周分析研判等协调机制,推动解纷力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增强。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基础在“建”,关键在“用”。下一步,该区将聚焦综治中心规范化提升、机制化运行,全力推动综治中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提升综治中心整体效能。
数智监督 服务为民
村务公开、事前公示、印章监管、咱厝家底、线上直播……在临江街道的各社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得到广泛运用,早已成为社区事务的“晾晒场”。居民群众通过平台可以随时查询各类信息,了解社区动态,并参与社区重大事务决策。
今年,鲤城区积极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建设运行,持续在微信监督群发布民生好政策、好资讯、好声音,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微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开形式,提升平台知晓度,监督平台访问量达20余万次。以“微议事、微协商”方式,创新开展“厝边事·邻里议”直播活动,通过与广大居民群众交流互动,更深程度集思广益,解决厝边邻里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开展微信直播活动1000余场次。紧盯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办理质效,建立“扁平化”诉求解决机制,通过监督检查、转办催报、交办督办等方式压紧压实办理单位责任,让群众诉求“一键受理、一心办理、一办到底”,平台运行以来,已通过监督平台收集诉求4000余条,办结率达99.9%。
接下来,该区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作用,发挥科技赋能基层监督优势,做强基层监督,积极回应民生诉求,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