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安组织77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奔赴长汀、上杭等红色基地,重温激情燃烧的革命历史,进一步坚定党性原则。这群奔走在学习与工作间,来自不同乡镇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如今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头雁”。
近期,南安全面启动村级党组织“头雁领航”示范工程,遴选77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成为首批培养对象。根据《南安市村级党组织“头雁领航”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南安市“头雁领航”示范工程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贯穿到培养的全过程,力争到2025年村级组织换届前全面育强100名政治素质优、发展本领高、治理能力强、作风品行正、群众评价好的标杆型村级党组织书记,让“百雁齐飞”,助力南安探索更多“成功”路。 □融媒体记者王宇静 通讯员陈鑫炜 陈志成 洪珍梅 文/图
创新:
“七个一”培养措施
贯穿到成果创建全过程
“水头无石却成就世界石都”“仑苍无铁却成就水暖之都”“洪梅无海却成就水产之都”,培训开课当天,乡村振兴策划专家带来南安“三怪”案例,进一步启迪学员们盘点“家底”,寻求更多“无中生有”的振兴新路径。根据培养计划,在总结第一阶段专题学习及现场教学之后,“头雁”培养对象以小组抱团发展模式交流学习,各小组帮带导师深入“头雁”所在村逐一指导推动典型创建。
为了将专业海鲜干货市场项目引到村里来,石井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志忠最近一直在埋头优化方案,以便更好地招商引资。作为“头雁”培养对象的一员,在第一阶段的培训后,他写下了近两千字的心得体会。“这两天培训班的导师还会到村里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具体意见。”他满怀期待地说。
据了解,南安市首批“头雁”培养对象划分成5个抱团发展小组,每年提供5万元小组活动经费,每组配备1名市管干部担任帮带导师,全过程深度参与帮带指导,与“头雁”培养对象共谋发展思路,推进典型创建。
村级党组织书记作为村级班子的“火车头”,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乡村振兴而言尤为关键。南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期培训将从9月持续到年底,明年起启动新一轮培养周期,根据工作表现等动态调整“头雁”培养对象。本次培训方案不同以往,为了让“头雁”们拓宽认知维度,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花结果”,创新推出“一堂党性教育洗礼、一系列专题培训、一份考察学习套餐、一条示范靓线打造、一次现场晾晒比拼、一期集中宣传介绍、一堂‘书记讲给书记听’”等“七个一”培养措施,系统构建“培训提升—实践创建—成果展示”全过程、闭环式培育体系,以此锻造“会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实践: 聚焦以学促干 “头雁”齐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许志忠于202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短短几年间,他牵头策划,办了包括建设长者食堂等十几件实事。他说自己是第一次以村书记的身份参与这么系统的学习,非常珍惜学习期间的交流与碰撞。“这样的培养方式既入脑又入心,更能转化为具体行动力。”他说。
在第一阶段培训后,溪美街道镇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伟峰也写下这样的感悟:“苦不苦,想想长征路,特别是在长征零公里处中复村了解到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历史,让我再次坚定了带领镇山村走出乡村振兴之路的决心。”翔云镇沙溪村党支部书记陈星冰也表示,从无数革命先辈的事迹中,领悟到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这让我明白,党性就是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头雁’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以落地成果为导向,紧密联系实践的系统学习工程值得推广。”为“头雁”们授课的老师说。
那么,“头雁”培养对象又是如何在培养计划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呢?随着培养计划的深入开展,南安将逐步落实“七个一”培养措施,聚焦以学促干,除借鉴“他山之石”外,还将以“小兵团”模式开展抱团交流学习,组织开展现场晾晒比拼,以“实地观摩+现场讲解+座谈交流”的方式推动“头雁”培养对象现场介绍工作思路、分析经验做法,阶段性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让“头雁”们以赛促学、以学促干,让赛工作、赛进度、赛成果成为他们竞相比拼、干事创业的“助推器”,全面激发村级党组织书记对标找差、立标追赶的争优氛围。据悉,10月中旬南安市还将组织“头雁”培养对象前往湖南长沙现场查看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地整理开发先进村,借鉴成功经验,拓宽发展思路,为南安乡村振兴引入新思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