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泉州执政历史的新篇章。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泉州人民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从开辟新纪元到开启新时期,从迈向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恢宏华章。回望75年来的奋斗历程,梳理75年来的历史性巨变和历史性成就,用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中汲取智慧,砥砺品格,凝聚磅礴力量,加快“海丝名城”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新篇章。
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1949年8月31日,泉州城宣告解放,泉州的历史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9月9日,中共福建省第五地委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泉州的领导核心正式确立。从此,泉州党组织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面对的不同历史任务,团结带领泉州人民,开启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接续奋斗历程。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带领泉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奠定了泉州大地腾飞的制度保障和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开始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泉州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泉州此后的腾飞奠定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福建省第五地委(后改称中共泉州地委、中共晋江地委)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和完成减租、减息、支前、剿匪、反霸、镇反、抗美援朝和恢复国民经济等工作,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1950年至1952年,又领导泉州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后,晋江地委按照总路线要求,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4年6月下旬各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泉州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制度保证。经过全区人民的艰苦奋斗,晋江专区“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提前或超额完成,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快速发展。
党的八大后,中共晋江地委带领全区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期间虽然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等曲折,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迈出了坚实步伐,完成了一批当时影响较大、泽被后世的重大建设。1960年建成的惠安乌潭水库,让十年九旱的惠安“地瓜县”由此变成米粮仓,谱写了“万女锁蛟龙”的壮丽篇章。196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泉州设立华侨大学,对此后泉州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永春的小水电建设1969年被水电部推广,成为全国典型,周恩来总理称赞“永春是全国小水电的一面红旗”。此外,还有五一围垦、七一围垦、城东围垦等围垦造田工程以及1975年建成的山美水库,都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改造山河的壮举,展现了泉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带领泉州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成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泉州市委(1985年地改市前为中共晋江地委)和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以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侨乡“三闲”(闲房、闲资和闲置劳动力)优势,“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起步,乡镇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泉州模式”,实现了由国家海防前线向改革开放前沿的角色转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993年泉州被列为首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9年泉州经济总量跃居全省首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泉州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农村建设验收的地级市,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成为全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与此同时,泉州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澎湃,呈现百舸争流之势,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5县(市)纷纷进入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特别是晋江市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县(市),2002年更是首次跨入了全国十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七下晋江,总结提出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的“晋江经验”,为新世纪以来泉州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以后,泉州党组织带领泉州人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科教兴市、品牌强市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构建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实现了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泉州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共泉州市委和各级党组织根据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新福建建设的部署,团结带领泉州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转型攻坚、聚力跨越,深入实施“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三大战役,推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五个泉州”建设,奋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泉州新篇章。泉州先后获批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永春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
党的十九大之后,泉州紧扣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致力在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做表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形成9大千亿产业集群,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批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城市,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研发投入、九成城镇就业和九成企业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当前,泉州正高擎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这面旗帜,全力做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篇文章”,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
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75年来,泉州党组织团结带领泉州人民经过英勇顽强的奋斗,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使泉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这种深刻变化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体现在五大历史性变化上。
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之初,泉州虽然地处沿海,却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加上国民党留下的是物价飞涨、百业萧条、濒临崩溃的烂摊子,1949年末,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33亿元。经过75年的奋斗,全市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1980年超过十亿元,1992年超过百亿元,2002年迈上千亿元台阶,2013年超过5000亿元,2020年突破1万亿元,2023年达到了12172.33亿元。其他指标也都成倍增长,比如,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61元增加到2023年的13.71万元,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32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6469.12亿元,进出口商品总额由1979年的374万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2599.29亿元,等等。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49年的62.4∶9.0∶28.6调整为2023年的2.1∶53.2∶44.7。1999至2021年,泉州市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福建省首位。
2.民主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剥削下,泉州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可言。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党组织在接管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确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泉州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从此有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泉州党组织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泉州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进入新时代,泉州党组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人民各项民主政治权利,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015年,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泉州市正式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截至2023年,泉州市先后制定出台10部地方性法规和2部法规性决定,实现地方立法从无到有的新跨越。
3.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经过75年的努力,泉州的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快速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实际营业影院80家,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乡镇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202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423万册。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66.46万户,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96%。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泉州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2007年,泉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泉州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个,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泉州体育事业长足进步,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赛事承办等各领域全面发展。从1984年起,共有27名泉州运动员先后参加9届奥运会,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上,泉州运动员李发彬获冠军,打破泉州无夏季奥运金牌的历史。2023年,泉州市10名运动员参加第十九届亚运会6个项目比赛,获7金6银2铜,打破2项亚运会纪录,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福建省各地市之首。泉州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城市、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4.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的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规模小,城乡差别大。经过70多年的建设,泉州相继建成一批对泉州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项目,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路通车里程由1949年的218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9879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达684公里。2023年底,全市铁路总里程541.39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88.36公里。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202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91.93万标箱。2023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开通通航航点80个,实现旅客吞吐量672.38万人次。海湾型城市发展格局已然形成,1949年泉州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仅有6平方公里,至2023年,已扩展到173.6平方公里,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6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至2023年末,中心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1%,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7.79%。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晋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石狮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永春、德化入选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5.民生事业实现历史性改善。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战乱不断,政府腐败,泉州人民生活困苦,各项民生事业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党组织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得到历史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渠道由单一向多渠道拓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23年的606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75元增加到2023年的29596元。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1952年,全市小学仅有27所,普通中学仅有8所,中等职业学校仅有4所。2023年,全市有幼儿园1667所,小学1228所,普通中学336所;全日制高校达18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和在校生分别达到7.82万人、22.65万人。卫生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仅94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仅130张。经过75年的努力,全市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610个,卫生技术人员57032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数43996张,实有床位数48824张。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基础不断夯实。至2023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8.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4.11万人。泉州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众多国家级荣誉。
历史经验及启示意义
7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泉州人民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篇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回顾75年的奋斗历程,泉州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伟大事业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时候,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各种国内外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做人民的主心骨。
2.人民群众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创造历史伟业。在泉州75年的奋斗中,无论是建设时期创造的“万女锁蛟龙”“千军万马战山美”等人间奇迹,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乡镇企业一枝花”“美岭精神”等先进典型,以及不断探索实践所创造的“晋江经验”,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交出来的可以载入史册的优秀答卷。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而凝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的磅礴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的必由之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回顾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泉州党组织领导人民立足侨乡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发展路子,从而让泉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改革创新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深入实施了科教兴市、创新驱动、强产兴城双轮驱动等一系列战略,以承担国家民营经济综合试验区、低效用地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任务为契机,持续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泉州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谁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谁能结合自身实际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谁就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泉州从来就有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与斗争本领,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开放,不断增强竞争新优势,再谱“晋江经验”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