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常到海边的姑姑家住住。每当海风轻拂,渔船的归航声在耳边响起时,我总会思恋一道鲜美的炣杂鱼。
后来参加了工作,当时工作地点又是在海岛,更是整天和海鲜鱼腥作伴了,吃的水也是咸咸涩涩的,最令人难忘的是每顿饭配一道鲜美的炣杂鱼。
炣杂鱼的魅力,在于从海里捕捞的各种鱼类,无论大小,都可以成为这道菜的主角。新鲜的鲷鱼、黄鱼、马加鱼等,还有那些小鱼小虾,都在厨房大妈的巧手下变成了美味佳肴。
炣杂鱼,首先要将鱼清洗干净,去除内脏和鳞片。接着,用特制的调料腌制鱼肉,使其入味。腌制过后,鱼肉变得鲜美而富有弹性。
也可以直接把最新鲜的小杂鱼,就是那些从海里打捞起的拇指大小的鱼,无论是什么鱼,挑三到六七种,清洗干净待用,把姜片放到油锅里爆炒一下。接下来将腌制好的鱼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和调料,用小火慢慢炖煮。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肉逐渐吸收了汤汁的精华,变得越发鲜美。此时,再加入一些时令蔬菜如蘑菇等,再加入豆腐皮,以及味精、盐巴、醋,使整道菜味道更加丰富多彩。
当炣杂鱼端上桌,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鱼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汤汁浓郁醇厚,回味无穷。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渔乡的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这道“大杂烩”的佳肴,一直因“吃不腻”而令人难忘。因为炣杂鱼可以选择的鱼种类有几十种,每盘也就三到八种。而随着季节不同,应时海鲜也不同,每一盘炣杂鱼里的鱼都很难一样。鱼不一样,味道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这道菜令人直呼“新鲜”的秘诀。
小时候住在小山村,每当夕阳西下,村民们就会围坐在自家的庭院或村树下的石桌旁,除了端上自家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还相互享受着那盘难得的热腾腾、香气四溢的炣杂鱼。炣杂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种乡村生活的升华、乡亲之间情感的寄托。
村里老人常说,和豆干、菜脯、海蜇一样,炣杂鱼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儿时记忆中最深刻难忘的味道,它承载着一种乡愁和回忆。
如今,炣杂鱼已经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而它背后的故事和传承,更是让人深感敬佩。
据说,炣杂鱼还和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有关。俞大猷忙碌于前线,无暇顾及个人的饮食起居。
一日,军中一位擅长烹饪的厨师精心挑选了几种新鲜的鱼类,搭配上时蔬,巧妙地运用火候与调料,制作出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炣杂鱼。
当这道菜肴端到俞大猷面前时,他被这扑鼻的香气所吸引。他夹起一块鱼肉,轻轻咀嚼,只觉得鱼肉鲜嫩多汁,与蔬菜的清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这道炣杂鱼后,俞大猷只觉得精神焕发。他深知这是大家对他的关心与支持,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从此以后,每当俞大猷在前线作战,火头军都会为他准备这道炣杂鱼。这道炣杂鱼由此在民间留下了一段佳话。这道菜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
炣杂鱼,这来自闽南渔乡的传统美食,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