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位于鲤城区金龙街道的石崎社区,原为一个自然村落,元末明初时蒙古后裔金氏徙迁居此,随着延陵吴氏族人大量迁居开发经商,商贸活动活跃,后来又有其他姓氏居民陆续迁居,自古就是一个不同地域的人口涌入融合的地方。如今在这个本地居民与新泉州人融合的地方,社区始终坚持把“C位”让给社区群众,让新时代城市建设者“流入”变“融入”,细致入微地编织着每一份“民生福祉”,让“小社区”绽放“大能量”。
党建来引领
一心总为民
“办事不出社区,服务送上家门,老少参与活动”,是石崎社区为民服务的常态。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探索“四齐”工作法,充分根据辖区实际和居民需求,提升建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等“六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拓展灵活就业互助项目、诚信超市等特色服务,切实打通网格“微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党建引领,一网治理“齐”步走。石崎社区共划分为7个二级单元网格和4个三级责任网格,邀请党员志愿者、中心户长、物业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担任网格员,分布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充分了解社区邻里的大小事。通过整合民政、城管、环保、司法等众多功能,形成统一规范、融合发展、高效运营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将辖区各种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
载体搭桥,三大引擎“齐”驱动。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成后,通过解忧信箱、心愿墙等“作用发挥载体”收集问题,厝边会客厅、民情接待站等“诉求化解载体”调解矛盾,党群回音壁、社区大屏等“宣传反馈载体”落实情况。三大载体齐驱,“为民解忧”。
着眼民需,六种服务“齐”推进。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提升后,便民服务大厅和政务一体机让居民实现“一站式”事项办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和24小时售药机,满足居民家门口的就医用药需求;书法室、南音室、邻里文化广场等空间,让不同爱好的居民有了聚而论艺的文化活动场所;诚信超市、共享厨房及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中的菜市场、商超等,方便居民日常食需;老人活动中心定期开展老年讲堂、义诊义剪等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科普室、阅览室、儿童之家则成为孩子们的课外延伸课堂。
共建共享,多元参与“齐”发力。近年来,通过联合辖区7家党建共建单位、发动各界1000多位志愿者力量,调动社区志愿者300多名,石崎社区“大党委”汇聚合力广泛开展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爱心护学岗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常态化、互助式志愿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通过一项项暖心惠民服务,石崎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努力搭建党群融洽、共治共建、邻里幸福的和谐社区,让党群活动既有热度,又有温度,更有深度。2021至2023年,社区连续三年在金龙街道全面工作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多次获得市、区文明社区称号;2024年获得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营商有优化 社区长发展
回溯历史,这里曾是南安、晋江、鲤城三地的交汇之处,是商品货物进入泉州的重要集散地,被誉为泉州新门外的著名商埠——石崎“货埠街”。如今,石崎社区不仅保留了这一传统商业氛围,而且盘活各类空置商铺民居,推动社区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石崎社区是鲤城区江南新区里一个充满活力与繁华的社区。一进入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石崎农贸市场。这个江南新区最大的农贸市场,拥有400多个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了社区百姓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侨乡旧货市场、食杂城专业市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此外,辖区内工厂企业林立,沿街商铺和商务培训机构星罗棋布,数量多达上百家,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立足社区实际,石崎社区以整合和盘活社区资产资源为切入点,紧抓不放。2020年10月,社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承包原有的石崎农贸市场,并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摊位增多,附加效益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资产运行效益。
2023年,石崎社区再次发力,将石崎安置小区店面26间对外出租,并对安置小区资产进行整合盘活。社区还将原有的居委会办公楼进行整合盘活并对外出租,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年居财收入的增加。
为了确保资产租赁的规范有序进行,石崎社区通过规范化、合同化建设,明确了社区资产租赁的租期、租金运行管理等关键要素,不仅防止了租金流失,还提升了资产租赁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社区还致力于提升“党建+”邻里中心的建设水平,丰富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效能。通过吸引学校、医院、企业等各类资源下沉社区,石崎社区成功营造了一个宜商的大环境,为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成为社区居财稳定增长的收入源泉。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2023年石崎社区居财收入同比增幅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社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也为未来的发展以及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区有温度 群众贴心人
正是得益于有效的社区管理与稳定的经济秩序,石崎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也吸引新泉州人前来定居。
每个月的20号,年满60周岁的本地社区老人都能领到一笔慰问金。今年80岁的徐玉芳说,那一天好像是社区老人的“节日”。除了慰问金,当天早上有义工在共享厨房准备早餐,老人可以免费体检、理发。不仅仅是每个月的20号,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一个中国传统民俗节日里,社区都热闹非凡,邀请老人参与活动,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在石崎,说起花生豆乳,大家都知道要去张泉平家的店铺购买。这家创立于1947年的社区老字号,如今已传至第四代。现年64岁的张泉平当过兵学过厨,曾经是一级厨师、副总厨,现在他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菜市场附近经营一个小门面,守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区的泥泞路没有了,以前徒手花生去皮、打碎等工序改为机械化,提高了效率。煤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磁炉。”张泉平说,“石崎人很团结,有事大家有商有量,谁有困难,也会互相帮助。在这里生活,很幸福,不后悔。”
“只要房子不拆迁,我就不走。”来自江西的黄晓波和妻子张文敏20多年前来到泉州,石崎不仅是他们创业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不想离开的地方。张文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与本地居民交流,还是一个“石崎通”。夫妻俩2005年创业开办派克斯箱包责任有限公司至今,再也没有搬离石崎。张文敏说,她来到石崎后,遇到了好房东,社区工作人员对他们很友善,居民对他们也很热情,如今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去年台风“杜苏芮”来袭,加工厂四楼的窗户被吹走了,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排查到,并协助他们做好善后工作。他们也将这份来自社区的情谊传递下去,在社区需要的时候,主动成为志愿者。他们的产品做工精致,远销国内外,因此有不少大厂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动员他们外迁。但夫妻俩已经习惯在石崎的生活,哪怕大货柜车进不来社区装货,他们也愿意再雇一辆小货车把货品搬运到大货柜车上,从来没有动过搬迁的念头。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出生,他们一家在江南新区买房,扎根石崎。
与社区居民贴心,就要在距离上贴近、感情上亲近、行动上靠近。石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宗汉说,社区民情无小事,在社区工作上用心了解民意,全心全意办好实事,尽心尽力办妥难事,才能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让本地居民愿意住下来、新泉州人愿意来、更多人慕名而来,才能使得社区发展更为长远稳定。
(张君琳 吴世攀/文 石崎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