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秋伤于湿,冬必咳嗽。”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调养身心的黄金时期。随着季节的流转,身体悄然经历着细腻的变化,这恰似自然规律,在无声中引导人们适时调整生活方式。从营养素的摄取、脾胃的调理到肝血的滋养,顺时而食,走向秋季的健康之路。
□融媒体记者 刘双莲/文 CFP/图
秋日盛宴
均衡营养
秋季是大自然万物成熟的季节,也是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盛宴。这些食材蕴含着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柳耀红建议,多摄入时令果蔬,如苹果、梨、葡萄、南瓜、胡萝卜等,不仅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还能显著提升免疫力,帮助身体抵御秋季多变气候带来的不适。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过量摄入生冷、辛辣及高脂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诱人,但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对脾胃造成损害,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因此,在秋季保持饮食的清淡与均衡,让身体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得到充分的滋养与休息至关重要。
此外,五谷杂粮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专家委员陈宜阳建议,市民可以适量食用燕麦、小米、红豆等五谷杂粮,以保持身体健康。坚果如核桃、杏仁和松子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补充身体能量、增强免疫力,但因为坚果热量较高,需注意适量食用,以避免过量导致肥胖等问题的发生。在烹饪方式上,秋季适宜采用炖、煮、蒸等低温慢煮的方法。这样的烹饪方式不仅能更好地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还能避免高温烹饪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同时,适量增加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调理脾胃
滋补有道
秋季气候宜人,脾胃功能相对强健,是调理脾胃的黄金时段。此时应多食用山药、莲藕、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泻化痰等多种功效,将其煮粥或炖汤,如红枣枸杞粥、百合银耳粥、南瓜小米粥等,既美味又健康。陈宜阳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即在疾病未发之时便采取预防措施。在秋季,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食疗方案,例如,气虚者可适量多食用黄芪、党参等补气食材;而阴虚者则宜选用枸杞、黑芝麻等滋阴食材。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本草纲目》称莲藕为“灵根”,莲藕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赢得食客青睐,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誉为秋季的滋补圣品。柳耀红指出,莲藕味甘,具有生津、补脾、益胃、养阴等多种功效,其富含的铁、钙等微量元素,以及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和淀粉等营养成分,与猪骨一同炖汤食用,能滋补身体、缓解秋燥,对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莲藕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改善现代人常见的便秘问题。
养肝护血
宜食“天香”
随着深秋来临,不少人可能会感受到秋气对肝脏的微妙影响。陈宜阳指出,秋气易伤肝血,导致视力下滑、指甲脆弱易断、手脚麻木等症状的出现。女性还可能伴随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等严重情况。因此,在秋季应特别关注养肝补血的问题。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他介绍道,桂花作为秋季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因其香气袭人被冠以“天香”雅称,是一种集药用与食用价值于一身的瑰宝,具有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健胃化痰等多种功效。特别是其滋养肝血、纾解肝气的特性,对调节因肝郁所致的月经不调等问题有显著效果。此外,桂花还能有效缓解因脾胃湿热所引发的口臭、胃痛等问题,推荐饮用桂花枸杞暖香茶,此茶不仅具有暖血活血、滋补肝血的功效,还能辅助治疗咳喘等症状。他指出,将干桂花3克(或鲜桂花5克左右)与适量枸杞一同冲泡,沸水浸泡片刻即可享用。
重阳菊香
品味茶情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前后,菊花开得最好,药性最佳。陈宜阳介绍,菊花被称作“延寿客”,对心血管有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菊花茶虽好却不宜过量饮用。他解释道,菊花性苦寒,主要作用于肝经,擅长清除肝中之热。对于脾胃虚寒者而言,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胃痛、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建议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饮用。
据介绍,药用菊花依据其特性,可细分为白菊花、黄菊花与野菊花三大类,每种均拥有独特的功效。具体而言,白菊花因其性质温和,比较适合老年人群饮用,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黄菊花则更适合中青年人群,能有效缓解头晕目眩及眼睛充血等不适感;至于野菊花,其性质最为寒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入药后对于咽喉肿痛及皮肤问题的调理,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此,推荐保肝茶饮——枸杞菊花茶。枸杞能平补阴阳、滋养肝肾,与菊花相得益彰,两者搭配而成的茶饮不仅口感清新,在保护肝脏、滋养身体方面也有出色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