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11日

于心田播撒榜样的种子

□施翊晗

有一个人就像种子,他投身大地,扎下最深的根基,用一腔热血,浇灌出世间最甘甜的果实。他睿智满盈,拨开迷雾窥见水稻育种的奥秘,他布满疤痕与老茧的大手,镌刻着奋斗者的执着和坚毅,他就是谢华安。

这本《金色的种子梦》带着他的故事,与我在秋日相遇。书中流畅的文字,生动讲述了一位科学家的传奇一生,也奏响了一首榜样赞歌。这些华彩乐章之中,有许多片段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是一粒种子,孕育着希望,于时代风雨中,汲取营养而肆意成长。谢华安之所以能从懵懂顽皮的乡村少年,虚心接受叔父谆谆教诲,逐渐成长为胸怀大志的杰出青年,正是因为笃行不息的学习积累,让他拥有了广博学识,而知识的翅膀日渐羽翼丰满,也托起了这位少年的理想飞出了大山,让他飞往更加广阔的天地。透过书中描绘,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光着脚板踩着山路追逐志向的身影,心中不禁萌生敬佩与向往。

他是一粒种子,充盈着坚韧,于光阴缝隙里,笑对困难仍执着不拔。远赴海南执行南繁育种任务时,谢华安时常睡田埂、住货仓,以天为被、地为床。眼前困苦束缚不住他心中炽热。就连一间略显阴森恐怖的“棺材房”,也被他视作工作和休憩的绝佳场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为国选育良种的路阻且长,可他的精神始终昂扬向上,脚步也一直坚定而沉稳。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成就了谢华安乐观的英雄主义精神,读到这里,我更是感动不已。

他是一粒种子,经历过挣扎,于亲情牵绊下,胸怀大爱又驰向远方。对家人,谢华安始终怀有愧疚,但为了那魂牵梦绕的田野,他曾连续七年未回家过年,甚至错过了父亲的寿宴。面对家人的责怪与牵念,他还是一咬牙、一狠心,扛起行囊踏出家门,离开时只留下一句话:“我误种子一天,它们就会误我一季。”看似冷漠的举动,却藏着谢华安“舍小家,顾大家”的拳拳赤子之心。正因胸中怀揣亿万人的幸福,才让他割舍亲情,毅然决然去追逐那个金色的种子梦。谢华安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也在我的心中树立起一座伟大的人格丰碑。

读罢掩卷,眼前展映一幕幕景象,贯穿着谢华安矢志不渝的追求。他用一生研育种子,只因这一捧金黄稻粒,不仅承载着困难时期的生存抗争,更承托起脱贫致富、国泰民安的宏大愿望。我想身为青少年,应以他为榜样,胸怀科技兴国梦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去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 2024-10-1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3663.html 1 于心田播撒榜样的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