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14日

电线抽打“熊孩子”

不是教育而是家暴

□苑广阔

日前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通报,6日,两男孩在住家小区车库内用黑色画笔在三辆汽车引擎盖上划线。孩子父亲陈某用插线板电线抽打两男孩。孩子母亲则将视频发至小区群,向车主道歉。目前陈某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月10日澎湃新闻)

此事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分成了观点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父母做得对,孩子做错了事,就应该被好好教育和惩戒;另外一派则认为,这样的教育和惩戒方式有些过度了,已经涉嫌家暴和虐童。

自己孩子用笔把别人的车辆划了线,作为孩子父母,没有袒护,而是积极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却一味袒护,那么孩子以后可能还会犯更大的错。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对父母教育孩子知错改错的意识是值得赞赏的。但是说到教育方式,却是大有讲究的一件事,并不是越狠就越好。就像新闻中这对父母,让孩子脱了衣服,然后父亲用电线抽打,母亲拿着手机录视频,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教育和适当惩戒的范畴,已经涉嫌家庭暴力和虐童了。而父亲因此被当地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也说明他的行为已涉嫌违法。

说到家暴,很多人认为只存在于情侣之间、夫妻之间。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也可能存在家暴行为。新闻中这位父亲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家暴行为,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按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他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信随着警方的介入,一定会给孩子一个公道,也给公众一个说法,而这件事真正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的,还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近年来关于“熊孩子”的新闻不少,而每当“熊孩子”肇事,父母往往分成了两种,一种是一味地袒护、推责,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往往会引发网友的质疑和反感,最终可能也会害了孩子。而另外一种,则是向利益受损方积极赔礼道歉,进行赔偿,同时积极履行教育责任,避免孩子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而上述事件无疑在告诉我们,即便在孩子犯错以后,我们愿意承担责任,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把教育变成一种体罚、一种伤害,否则就会把事情推向另外一个极端。而且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除了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之外,也未必能够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滋生孩子对暴力的崇拜。孩子犯错当然要教育,但是教育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而不能再秉持“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

--> 2024-10-14 电线抽打“熊孩子”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4029.html 1 不是教育而是家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