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14日

用理性和包容 畅通家校沟通

□郑运钟

重庆市教委日前印发《重庆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旨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这一方案的出台可谓及时,也引发人们对家校沟通问题的关注。

当下,家校沟通纠纷时有发生,一些雷人言论引发极大的争议。就在不久前,广东省普宁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校长在家长会上,对着众多家长说出“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的惊人言论。这一言论迅速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随后该市教育局将校长停职,被责成他向家长道歉。

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是对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对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示范。然而,该校长言语中充满了对家长的批评与排斥,甚至用“群起而攻之”的极端方式威胁家长。这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加剧了家校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让自己斯文扫地,损害学校乃至教育界的形象和声誉。

不当言论者被火速停职,或能平息公众的愤怒。但此番言论造成的恶劣影响,却远非停职与道歉所能挽回。人们在愤怒之余,不禁反思:被公众赋予神圣光环的教育工作者,为何在公共场合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言论呢?表面看,这是沟通问题。可以想象,该校与家长之间沟通渠道并不通畅,家长可能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激进的方式表达不满,而面对质疑,该校长则因为缺乏沟通技巧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回应。然而,从根源上探究,这绝非只是沟通技巧的缺失,而是职业操守的缺失。言为心声,此番言论正说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他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法,说白了,就是职业操守低劣。

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家长对教育寄予厚望,也对这一领域的某些不良现象颇有怨言,教育工作者因此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作为管理者的校长理应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声音,以此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氛围,已成当务之急。一方面,应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家校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便于学校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家长和学生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和家长发表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并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净化校园环境。最关键的是,亟待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教育部门有必要通过定期组织职业素养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确保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而一旦出现类似普宁学校校长的不当言行,应当果断处置,绝不宽纵。

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是能力的培养,更是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工作者理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善良、理性与包容,尤其要在面对家长及学生的沟通时,展现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期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事件中吸取教训,时刻铭记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用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共同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 2024-10-14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4030.html 1 用理性和包容 畅通家校沟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