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周培尧
近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要求上,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可以网文平台签约作者身份发表的网文作品代替学位论文,从而获得毕业资格。对此,您怎么看?
标准难定 审慎推行
@刚柔: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术能力、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考量,而网文往往更注重情节和娱乐性,其标准难以与严谨的学术要求相提并论。网文代替学位论文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更在无形中降低了大学毕业的门槛,是对教育质量的不负责,应审慎推行。
@摇摇:毕业论文是用来考察高校学子学术能力的,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严谨度,将网文当作毕业论文来使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子的压力,也降低了高校的考核门槛,但这样的操作对于高校的教育水平乃至学子的个人专业素养而言,都是一种变相消减。毕业论文关系着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关乎着高等教育的严肃性,必须明晰界线严格把关,这个门槛不能说放就放。
@常睿平: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这是能力的体现和象征,网文代替毕业论文令人担忧。签约平台登出的网文,真实性如何把关、质量是否有保证、评判标准如何确定,都是具体且现实的问题。如何监督到位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也是关键环节,还是先从个别高校的试点开始,总结出成熟的经验再逐步推广为好。
形式创新 值得探索
@河北白帆:用网文代替毕业论文,从根本上破除了“唯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是激发大学生兴趣特长,实现毕业论文多样化的创举。至于认为这种方式会降低毕业门槛的担心则完全没有必要,毕竟要成为网文平台签约作者,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小说难度并不低。只要在把关上严格要求,同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鹿台一卒:当下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水平不高、单纯凑字数的问题,几乎失去了检验以及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的作用,造成时间、精力和物质上的极大浪费。优秀的毕业设计,并不是一篇八股式的文章,而应该是与自己专业紧密相关的作品,可以是音乐、图画和工业设计,甚至可以是田间地头的粮油果蔬。当然,对这些别具一格的“论文”如何评审,需要有科学严谨的体制机制,但突破形式的桎梏、不断创新,应该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张全林:多样化的毕业论文其实早已有之,如创业成果、竞赛奖项等,本科毕业论文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学术常识和信息搜集能力,相对于网文作品来说,并没有多少学术创新。毕业考核的关键,在于检测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网文代替毕业论文这种侧重实践能力的毕业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价值,很值得探索完善。
完善规则 确保公平
@不懂:网文代替毕业论文这种创新做法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但能否真正达到学术论文的标准还需进一步探讨。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将网络小说与正规论文进行横向比较,方能考察其具备的文学价值和存在的社会意义。总之,唯有秉持审慎务实的评判态度,方能让学子获得能力的提升,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
@孙贵书:以网文作品代替毕业论文,体现了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此举鼓励学生在实际创作中展示所学,促进了学术与实践的结合。若学生的网文作品已经能够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基础与独立思考能力,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关键在于如何确保作品的质量与学术价值,因此,在教育探索多样化评价的同时,也应始终坚持严谨与科学的原则。
@余清明:网络小说能否代替毕业论文,有三点必须强调。一应给予肯定。必须承认,部分学生的网文作品比一些论文更能证明学习成果和学术能力。二要细化考核。什么样水平的网文才能代替毕业论文,要制定科学、严谨的考核标准。三须接受监督。代替论文的网文作品应提前公示接受监督,打消公众疑问。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论文评价多元化的机制会日趋完善。
下期话题
近来,一种登山“陪爬”的新职业在网络平台上火了起来,这些陪爬者不仅可以帮拎行李、帮带娃,还能讲解历史、给爬山者加油鼓励,提供情绪价值。有人认为,登山“陪爬”让行程的趣味性和社交性更为浓厚,也有人认为,如何更好地规范和管理这一市场,保障陪爬者和游客的权益和安全,也是应当思考的问题。下期茶座,邀您聊聊“登山‘陪爬’”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