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老君山风景区国庆“一元午餐”收官,7天时间共售出20586份,收到21499元,收入不仅没少,反倒多出913元。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归功于很多游客自发故意不找零或者多给钱,未来他们会一直做下去。(10月12日 大河网)
老君山风景区连续8年在国庆期间推出无人值守的“一元午餐”,旨在为游客提供温暖的餐食。只需一元,就能品尝馒头、煎蛋、玉米、黄瓜等多种食物,还有当地特色的糊涂面,所有餐食均为自助形式,游客可以尽情享用。
近年来在不少景区,“天价菜”频现,普通游客很难享受得起。究其背后原因,比如租金、人工成本高,餐饮价格只能跟着“水涨船高”;一些商家把游客当成“冤大头”,认为游客不是“回头客”,只想做“一锤子买卖”;一些景区旅游消费环境混乱,存在监管不力现象,加剧景区商家欺客宰客的乱象。
在“涨声一片”的旅游旺季,老君山景区“反其道而行之”,颠覆了不少人对景区餐饮消费的固有认知,无异于旅游景区的一股清流,在网上走红也就不足为奇。
从实际经营看,老君山景区推出的“一元午餐”,显然不能覆盖原材料成本,再加上人工、管理等费用,亏本是必然的。但这种“一元午餐”,可以让游客暖胃更暖心,提升景区知名度、美誉度。这表明景区没有算小账,而是在算大账,没有只算眼前账,更是在算长远账。
做大做强景区,重点不是在餐饮上赚钱,而是要想办法做好产品、做优服务,吸引更多游客进行多元化消费。老君山风景区用当地特色食材制作的“一元午餐”,既让游客吃到特产,也体会到景区的真诚,提升对当地农产品的认知,带动更多人采购农产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当地农副产业的发展。
此外,“一元午餐”是一种自助模式,也考验游客文明素养与道德水平。从老君山景区“一元午餐”收入不少反多来看,景区与游客实现了“良性互动”,成为一场善意的双向奔赴,让人看到国内游客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可以说,景区用“一元午餐”,赢得了游客的无价“情义”,收获了无价善意,既让景区在游客好感度、社会形象等方面加分,还助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景区都复制推广“一元午餐”的模式,景区也没有这样的义务。但景区有责任建设良好的服务环境、消费环境,有责任重视游客体验,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各地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乱象,维护好消费市场正常秩序,让“平价午餐”“平价服务”在景区不再罕见,而是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