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发现部分展品为玻璃框架内的文物图片。该馆工作人员表示,馆内部分文物出借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把这些照片撤掉,会尽快更新展品。(10月12日 华商报)
如今到一座城市旅游,参观当地博物馆已成新潮流,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精神刚需”。“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公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与深度交融。为回报公众的“博物馆热”,一些有人力、财力、技术支撑的博物馆持续创新展览陈列、社会教育手段,推出趣味性浓、科技感足、互动性强的活动,缩短自身与公众的距离,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民众。
在此背景下,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部分展馆用照片代替文物展出,无疑有些落后时代、有负观众厚望。据报道,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集应天门遗址展示、文化科普、艺术典藏等人类文化遗产实物为一体,并非“草台班子”式的博物馆,且它收取的门票费用并不低,难怪有观众对它表示出强烈失望。
即使确如馆方解释,用照片代替文物展出是因为部分文物被出借用于研究;即使确如当地相关部门所说,应天门本身就是遗址,可供展出的文物匮乏,也应保障观众在购票时享有知情权。对游客来说,花钱就应物有所值。在“以人为本发展优质旅游”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产品供给应强调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而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对部分展馆没有实物展出的情况不仅事先不说明,还郑重其事放上照片,并给照片罩上玻璃罩,观众怎么不会有被糊弄之感?
无论科技怎么发展,博物馆展览都要回归本质,以实物为基础,踏踏实实收集藏品,做好文物实物的展示和解读,这是办好高质量博物馆、高质量展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