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天的到来,肩周炎迎来了高发期。中医认为,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邪、寒邪、湿邪乘虚而入,会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从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症状。
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肩周炎的发生呢?泉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二区负责人、主任医师苏昭元提醒,关键在于补气血、祛寒湿。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具有理气、活血、通络作用及强壮筋骨的食物,如羊肉、木瓜、丝瓜、韭菜、山楂和当归等;同时,也应增加一些具有驱寒效果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和牛肉等。
除了食疗外,按摩穴位可起到行气活血、预防肩周炎的效果。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刺激合谷穴,可以缓解肩部酸痛。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一压肩井穴,会有气血调畅的舒服感。
天宗穴: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如果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时,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
为了提高行气活血的效果,也可以配合按摩风池穴、天柱穴。
苏昭元介绍,以下三个小动作也可缓解肩周炎。
爬墙:面对墙壁,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至最高点,使上臂尽量高举,然后缓缓下回原处,反复做10—12次。
甩手:两脚分开站立,先用手揉擦肩部,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甩动手臂,先前后,后左右,甩动幅度由小到大(与身体成30—90度),速度由慢到快(每分钟30—60次),每次1—5分钟。
画圈:两臂分别由前向后,由后向前,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画圆圈,幅度由小到大,达到最大限度为止,每次50—100下。
如果肩周炎犯了,则要注意避免提重物和肩部保暖。疼痛部位可配合热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苏昭元提醒,寒露节气正是秋色渐浓,空气清新登高望远的好时候,不过凡事都有个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市民顺应季节更替,注意防寒,强筋健骨,为入冬打好基础。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