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18日

在丝路寻香之旅中探寻食材奥秘

徐龙,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评委。作品《丝路食语》获得素有“美食美酒类图书奥斯卡奖”之称的第29届世界美食美酒图书大奖赛“丝绸之路”专项入围提名名单。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世界遗产城市泉州,但是多年来在对饮食文化的研究中,我早已从书籍和资料上知道这座城市。泉州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心心念念想来的一座城市。

几千年来,丝绸之路一直把我国与世界紧密相连,饮食文化亦是如此。我特别喜欢香料,于是我花了十来年的时间,踏上了丝路寻香之旅,探索不同食材的奥秘。

我很早就喜欢用孜然调味,真正见到孜然植株是在瑞士。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孜然植株。孜然是边开花边结果,每朵花会有两粒果实,成熟时便飘散出香气。

为了寻找香料丁香,我曾先后到香料丁香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实地考察。2013年夏季,在丁香原产地印尼,当地的华人朋友带我寻找丁香,找了很久都没有发现丁香的踪迹,但我们都没有放弃。终于在当天下午,我们到达一个村口,顺着一位小伙子指引的方向,见到了我期待已久的丁香树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014年,我第一次去摩洛哥,在一家著名餐厅里品尝当地美食。最后的果盘中,橙肉上散落着褐色粉末,不知是什么,品尝过后发现是桂皮粉。橙肉的果香与桂皮粉在口腔中碰撞出奇幻的感觉,再配上清凉的薄荷,温凉交汇,口感极佳。

寻香之旅不仅让我找到了香料的源头,也感受到了中西方在食材运用上的差异。比如在中餐里,习惯把桂皮随意掰成碎块状,一般是与葱、姜、蒜及花椒、八角等香料一起,添加在烧、炖、卤、烩、扒等较长时间,以调制咸味为主的鱼或肉类菜品中,通过其香气有效地扩散及渗透到食材中,达到为原料去腥赋香的作用。而西方人则把它研磨成粉末,添加在烘烤的各种糕饼、水果蜜饯等甜品中,或者为红茶、巧克力、可可、咖啡等热饮增添风味。

小麦发源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在4000—5000年前,几乎同时向东西方传播。在东方,小麦遇到了水,通过蒸、煮的方式成为国人餐桌主食以及各种面食;而在西方,小麦则遇到火,成为馕或各种烤面包。

作为一名厨师,天天和食材打交道,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和尊重食材,才能充分运用食材、展现食材特性,带给食客舌尖上的享受。

藕也称莲藕,是荷花的水下根茎,荷花起源于印度,后传至我国。我国自古就有食藕的习俗。藕的品种很多,分质地生脆和粉糯两大类,但无论什么品种,在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其口感都是脆的。脆藕即使成熟了,也仍是脆的;粉藕成熟之后只有通过炖煮才会变得粉糯,用其他的烹饪方式也可以做出脆的口感来。

大蒜原产于亚洲中部,汉代时引入我国。刚入厨时,我经常做法式蒜蓉面包,每天要剥一大盆蒜,洗净后放在搅拌机里粉碎成蒜蓉,再与半软的黄油混合,放在冰箱冷藏。用时把黄油蒜蓉均匀地涂抹在面包片上,烤成微黄色时,迷人的蒜香也随之散发出来。有一次由于没有提前软化黄油,我急中生智地把黄油全部加热溶化后,直接兑入蒜蓉,没等凉透,就入了冰箱。第二天发现蒜蓉变成了绿色,味道也变了。从此我便格外小心。

原产于东南亚的香料八角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具有独特的香气,这种香气需要稍长时间的水解加热才能缓慢释放出来,通常用于动物性食材,有去腥、解腻和赋香的作用。即使在烹饪某些素食时,只要加入一粒八角,即能体现如荤菜般浓郁的芳香。

萝卜、茄子、洋葱、大蒜、黄瓜等蔬菜,杨桃、草莓、西瓜、石榴、无花果等水果,胡椒、肉桂、丁香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千百年来,国人在持续不断地接受外来食材的过程中,也是与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以中国人对食物的特殊理解、情感和智慧,将它们恰如其分地吸收和融入日常饮食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的、有本地地域特色的美食。在滋养了中华文化自信的同时,更驱动中国烹饪和饮食文明的发展,对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心理性格、思想行为和菜系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今天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当前泉州正在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这里有很多从丝路运来的食材,比如咖喱、胡椒、花生、马铃薯、番鸭等。泉州可以通过呈现这些远道而来的食材融入当地百姓生活的泉州故事,以及打造一些有名的菜品和餐厅,以美食为桥梁,展示更多泉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泉州独有的饮食文化。

--> 2024-10-18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4647.html 1 在丝路寻香之旅中探寻食材奥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