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途经城外的坝头溪畔,常能见一些垂钓爱好者在静待鱼儿上钩。就算只是远观,仍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跃动着的期待,这也勾起了我脑海中年少时在乡间捉鱼的画面。
我的故乡不靠海,那里的稻田层叠在山丘之间,从山上奔流而来的溪水蜿蜒流淌,昼夜不息。溪边的竹荫下、草根间,隐藏着无数小河虾,还有形态各异的溪鱼藏在深不见底的溪流处,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
年长我两岁的哥哥很擅长捕鱼,不过十来岁的年纪,他就学会了这项技能。即使当时的他又矮又瘦,每次去捕鱼,他仍可以举起比自己手臂还粗的长竹竿,推着笨重的轮胎船在溪中前行,更能用竹竿挑起装着渔网的大兜子,把它半拖半扛地带到捕鱼的地方。
至今,哥哥捕鱼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那时每次到溪边,他总是先将轮胎船推到溪边,跳上船后再用手摇动竹竿,慢慢地“驾驶”轮胎船朝溪的中央移动。哥哥在船上一直四处张望,只为搜寻哪里更适合投下渔网。一旦锁定目标,他便立马放下竹竿,快速拿起渔网往水里撒。不过并不是马上就能抓到鱼,撒网后还得等到隔天凌晨,才能收网。
印象中,哥哥经常能捕到大鱼,有时甚至还能捉到如手掌般大的甲鱼或是十来斤的鲤鱼。一听说哥哥又要满载而归,我和母亲就会跟着早起去帮忙收鱼。有时看着鱼儿们在网里拼命挣扎,我便忍不住伸手去摸,只为感受一下鱼鳞的滑溜质地。
不过对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跟着哥哥去钓鱼。钓鱼的工具是哥哥自制的,一般是从溪畔的竹林里砍下的一根细长竹子,往它的一头绑上细细的鱼线,在鱼线的末端钩上一些红蚯蚓作为诱饵,就可以去钓鱼了。我们大多是在溪边随意找一块石头坐下,将鱼竿轻轻一抛,让诱饵沉入水中,就可以耐心等待鱼儿上钩了。每次见我心急得抓耳挠腮,哥哥就会小声地提醒说要耐心点。我只得耐着性子紧盯着平静的水面,竖起耳朵听水里是否有鱼儿上钩发出的动静。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鱼上钩的那一瞬间。记得有次鱼线突然绷直,鱼竿微微颤抖,哥哥立即用力将它提起,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鱼随即跃出水面。那一刻,我压根顾不上自己的鱼竿,直接从地上蹦了起来,大声欢呼着:“今晚有大鱼吃咯!”
那些秋日捉鱼的日子,有清澈的溪水和茂密的竹林相伴,总是过得快乐又无忧无虑。虽然这些年少时光早已如溪水般流逝,但长大后每次回想,依旧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想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年印记,也是属于故乡的味道,是无法复刻的珍贵回忆。
多年过去,我早已离开故乡,来到了百里之外的泉州,现今得空时,我仍会带着孩子去海边垂钓。估计是不太在意垂钓的成果,有时即便空手而归,孩子也玩得乐此不疲。而我总是趁着这个难得的垂钓时光,放飞思绪,回味一下那些难忘的童年往事,一解心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