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23日

柿子红了

□叶森岚

暮秋时节,家乡后山上的柿子红了。橘红与暗黄交织的柿叶随着秋风落下,婆娑的枝杈嶙峋横斜,挂满了小磨盘般的累累柿果,沉甸甸地压弯枝头,好似正在孕育着秋日最后的甜蜜。

霜降到,柿子俏,此时的柿子迎来了最饱满圆润的时候,甜蜜的果香弥漫在山间。母亲一大早赶在太阳出来前,从山上摘回来一筐新鲜的柿子,它们的表皮上还带着薄薄的白霜,犹如染上了昨夜的月光。母亲挑出几串熟透的柿子,嘱咐我给阿嬷送过去。阿嬷今年94岁了,已经没有牙齿,独爱这种绵软的熟柿子。

阿嬷见到我来,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接过柿子,她小心翼翼地摘掉柿蒂,把柿子放进青瓷碗中,轻轻一掰,果肉和果汁瞬间胀破了柿皮,如蜜糖一般流淌而出。阿嬷递给我一把小勺子,笑着说:“霜降食灯柿,才不会流鼻涕。囝阿,你也吃一个。”我尝了一口,不由得感叹经过霜打的柿子,果然甘甜如饴,难怪古人赞誉它是“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

阿嬷边吃边念叨起我小时候的趣事。那时的我嘴馋,一向等不及柿子在树上自然成熟,只要看到柿子表面染上一点黄色,就急不可耐地把它们摘下来。不过刚咬一口就满嘴生涩发麻,气得我把那些生柿子丢到院子角落。阿嬷见了赶紧去捡回来,随后用竹签在柿蒂四周扎上几个小孔,还把它们塞进米缸里捂了几天,没想到那些生柿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很快就泛红发软变甜了。阿嬷还曾教过我,只要把又青又硬的柿子埋进溪流浅浅的沙窝里,三五天后再挖出来,就会变得又脆又甜,这样处理的柿子,汁液饱满清甜,果肉新鲜爽口,别有一番风味。如今回想起来,过去阿嬷教会我的生活智慧,其实都藏在了一个个小柿子里。

不久前回了一趟家,发现母亲已经开始准备晾晒柿饼了。新鲜的柿子好吃,但不宜多食,也存放不了太长时间,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人们,便把它们晾晒成柿饼来保存。不过柿饼的制作工序有些复杂和耗时,选果、削皮、摆晒、翻揉、晾晒……每一个步骤都有讲究。听母亲说制作柿饼的果子不能过熟,最好是刚采摘下来的硬柿子。用刀具削去柿子的外皮,随后铺展在竹牑上,还得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石埕上晾晒。一周左右给它们“翻个身”,隔一两日再用手揉捏一遍,这样柿子才能变成饼状。

霜降过后,天气变凉,白天日晒,夜晚冻露,经过二十天左右曝晒,之后移置在阴凉通风处摊开晾干,柿饼才会“挂霜”,甜味也能被完全留住,吃起来口感更为平和、柔顺。儿时的我发现柿子表面发白不敢碰,母亲还笑着解释说,覆在柿子表面的“霜”是果肉形成的一层洁白糖霜,不仅滋味香甜可口,厚厚的柿霜还能用来治疗咽干喉痛、口舌生疮等不适,可算是大自然和阳光的珍贵馈赠。

阵阵秋风吹过,一树鸟鸣啁啁,树上没被摘走的少量柿子,成了鸦雀的美食。此时的我坐着树下吃着母亲刚做好的柿饼,听着秋日远去的脚步声,期待着冬日的到来。

--> 2024-10-23 □叶森岚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5449.html 1 柿子红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