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是危害我国人群最主要的疾病。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今天让我们共同关注动脉粥样硬化。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血管硬化从20岁就开始
人的动脉有一定弹性,随着年龄增长,弹性逐渐减弱,内膜增厚,管径变小,导致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进而可能引发血压升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久坐及长期压力过大等因素都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以前我们总觉得,只有在头发花白时血管才开始硬化,但其实它早在20岁左右就开始了。”福医大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振华指出,“随着年龄增长,病变会逐渐加重。步入中年以后,40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迅速增加。”据介绍,《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曾发表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研究的数据,在40—50岁的无症状人群中,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比例约为40%。
动脉硬化本身不是特别危险,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加剧,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研究表明,多种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有显著相关性:高龄、遗传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
这些东西对软化血管没用
近年来,很多养生保健文章流传着“多喝醋、吃洋葱、木耳或红酒可以软化血管”的说法,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的注意,大家都执着于通过食疗软化血管一些相关的秘方、偏方或专利,但王振华指出,血管其实是无法真正被“软化”的。
多喝醋是否真的可以软化血管?喝下去的醋只有很少量会进入血液,这部分醋酸会被肝脏代谢掉,因此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身体有一个“缓冲系统”,维持酸碱平衡,不会因为喝了醋而改变血液的酸碱值。也就是说,喝下去的醋,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至于吃洋葱和黑木耳,很多人相信类似的食物可以软化血管,虽然这些食物含有所谓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成分,但这种成分微乎其微,吃一盘洋葱或木耳,也无法起到软化血管、预防血栓的效果。
网传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等物质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自由基、抗氧化剂,常应用于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炎、降血脂等,对心脑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前提是需要摄入一定的量,而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很少,且过量饮酒又会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逆转血管硬化这样做
有些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年轻时不需要提早预防。王振华提醒,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只有将血脂、血压和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才能降低患病风险。
关注血脂,早发现早治疗。血脂异常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建议大家定期筛查血脂,发现问题及早干预,以降低患病风险。
合理健康饮食。提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荤多素,适当多吃粗、杂粮,选择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控制体重,避免腹型肥胖。以腰围增加为特征的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增多,容易较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减重是规避这一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
坚持适度锻炼。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游泳、骑行、健步走等,均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质和排出代谢产物。
定期体检。“三高”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定期进行体检。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血管方面的检查,了解血管硬化的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