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产大型游戏《黑神话:悟空》影响,今年国庆期间,泉州开元寺西塔附近的小广场上,猴行者复刻石雕一亮相便受到市民、游客追捧。早在今年8月,开元寺东西塔作为《黑神话:悟空》的一个游戏场景就很“出圈”,而东西塔上的浮雕“猴行者”也随着游戏的爆火再次引发热议。
一款背景改编自中国经典小说《西游记》的游戏,让国人见证了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很多人会疑惑,在小说问世400多年之后,《西游记》为何还会成为当下最有活力、最受欢迎的文化IP呢?
著名学者吴组缃说:“如果中国的小说只能留下一部,那么这部书就应该是《西游记》,因为在《西游记》中,中国文化的生长性要素无不具备。”作为一部瑰丽浪漫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不仅有各种神魔鬼怪,还包含了人生智慧、权谋机变、哲学文化。可以说,《西游记》塑造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却处处折射着现实的人生,它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文化生命力。
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拓展着《西游记》的叙事空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影视、动漫、网络文学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以西游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动画片《大闹天宫》成为动画领域“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典范,央视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连年位居各视频网站点播量前列,电影《大话西游》、网络文学《悟空传》、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都是西游故事与时代、社会、各种艺术形式发生的奇妙精神共振。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有识之士为“文化贫血”现象而忧心忡忡时,游戏《黑神话:悟空》让许多人重燃对原著的兴趣,在微信读书上,小说《西游记》于游戏发售后一度高居阅读排行榜第一。在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社交媒体、浅阅读迅速占领人们的碎片时间,也重塑了社会的文化生态,而游戏《黑神话:悟空》引发的文化寻根现象却带来了有益的启示:要开启传统文化这一资源宝库,找准文化再造这把钥匙是关键所在。
当然,文化再造并不是简单地提炼“符号”或堆砌“元素”,不脱离核心精神的再创造,才是传统文化生命力得以延续的正确途径,正如钱穆先生所说,须怀有“温情与敬意”。中国历代先贤撰著的典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所以历经岁月磨洗仍魅力不减,就在于它创造一个精深文化体系的同时,也留下广阔无垠的文化延展空间,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下,如何让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局限,直达国人精神世界的彼岸,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时代命题。正因此,早在2019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启动实施福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依托于纸质图书内容并进行深度数字化加工,推出电子书、古籍数据库、网站、移动端APP等数字产品,以活态典籍文献赓续福建地域文脉,为传承历史文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人留下丰厚且鲜活的文化资产。
福建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只要用好用活“福”文化、海洋文化、闽台历史文化、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立体多维的传播矩阵,让文化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八闽文化必能成为常存长流的源头活水。
传统文化也正是在一次次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对话中完成蜕变与升华,能“与古为新”,它就能找到精准的时代坐标,产生意想不到的发展张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传统文化由“活起来”变成“火起来”时,树立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就能水到渠成。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丰沛的生命力正不断用事实告诉国人:后顾多远,便能前瞻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