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线糊是泉州的一道传统小吃,而我吃过最美味的面线糊,则是阿嬷做的。
印象中,阿嬷做面线糊的动作很利落。她通常是先煮一锅高汤,再往里放入丝滑的面线,煮熟后盛入碗里,再把小肠、醋肉、油条等配料加入,最后还得撒一些能“点睛”的葱花和胡椒粉。端上桌后,可见碗里细如发丝的面线在汤中若隐若现,那独特的美感仅是看着,就能让人胃口大开。忍不住舀起满满一勺入口,满口的鲜香滋味,在带着凉意的深秋品尝,身体总会感觉暖乎乎的。
平时只要一想到面线糊的好滋味,我定要缠着阿嬷下厨煮一碗。有次心血来潮,我还好奇起了面线糊的做法,想要学一学,于是便溜进阿嬷房间,请她抽空教教我。阿嬷欣然应允了,随后带我走进厨房,她不像平时那般麻利地备料,而是先教我怎样切葱花,如何洗干净猪肠。等我学会了起锅烧汤,阿嬷又拿来一些小白菜放在案板上,教我用刀把菜切成条状。待锅中的高汤沸腾,我还学着阿嬷的样子,轻轻地把细如发丝的面线放进去,然后拿起一双筷子,依葫芦画瓢地跟着她一起轻轻地搅动高汤,让面线受热更加均匀一些。
锅里的热气开始升腾,高汤与面线的香气萦绕在厨房中,光是闻着味道,就让人垂涎欲滴。面线糊出锅后,一如阿嬷平时的做法,我往碗里加了各种配料,又撒上一些葱花与胡椒粉,这碗被我称为“阿嬷牌”的面线糊就做好了。
夕阳落山,阿嬷搬来一张长凳,将我做好的这锅面线糊放在上头当做晚餐。我们祖孙俩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面线糊,一边欣赏秋日的夜色,耳边不时传来晚归鸟儿的鸣叫声,感觉既惬意又温暖。
阿嬷是疼爱我的长者,她做的面线糊系挂着长长的亲情羁绊,溢出浓浓的亲情。如今我学会了她的手艺,也期待着以后能多为家人煮一份美味的面线糊,把阿嬷的味道继续传递下去,我想这不仅是延续温馨和传统,也能将藏在食物里的爱传达给他们。
(作者系惠安县螺城中学初二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