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28日

采 菇

□涂国芳

“秋雨天,采菇时”,野菇生长最渴望细雨,经过一场场秋雨的浸润,树下的落叶发酵了,森林里的土壤酥松了,一朵朵的野菇破土而出,顶破土皮,顶开树叶,冒出一朵朵菇蛋蛋来。

“菇”也叫“蘑菇”“菌”,古早人叫“蕈子”,还有松草、紫茸、玉蕈等称呼。由于方言的差异,对同一种山菇有不同的叫法,德化县、永春西半县、安溪内半县的叫法比较统一。

小时候,我经常在周末或暑假,跟随姐姐、妈妈上山采菇,至今记忆犹新。

采菇要从下往上爬,或是走“之”字形。山上芳草萋萋,落叶层层,站着往下看,只看到绿油油或灰蒙蒙一片,只有改变途径,才能更好发现菇茎或菇伞。

采菇最早时是小暑,最迟至秋。野菇的长势好不好,产量多不多,取决于当年是否风调雨顺,如果到了白露,中稻齐刷刷一片,颜色开始转金黄,那个季节肯定野菇铺满山坡、山沟或阴凉的地方。

野菇数量最多的是梨菇,分青面梨、花面梨、厚面梨3种,大多生长在有椎树、柯树、栲树、栎树的杂树林中。其味鲜美,让人胃口大开。

最珍贵的是红菇,如今一斤红菇干品价格不菲。红菇表面中心红带浅黑色是一品红菇,菇面通红的是次品“二红”。红菇固定生长在栲树、栎树附近的阴凉地方。一般山里人有自己的红菇“自留地”,我妈妈的秘密“自留地”在一条溪坝的西侧,那里灌木丛生,石头嶙峋,土壤黑色。

味道最鲜美的是奶菇,颜色浅黄,菇茎不小心折断,会渗出白色的奶液。它大多长在杂树林和竹林里,好像新娘子一样羞答答,躲在树下,如果发现一朵,就可以找出一堆,让采菇人欣喜若狂。

气味最香的是松菇(松菌),菇身较大,菇叶、菇茎上附着一小层灰色的粉末,散发出一股清香。可是,当浓郁的香味随风飘散时,也是松菇差不多腐烂之时,你一定要弃之如敝屣,莫再怜惜。另外有一种小松菇,浅黄色,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小松林里,随时可以采食。

外表最漂亮的是扫帚菇,白色成簇,呈扫帚状,也像一束鲜花,味道鲜美可口。外表较丑陋的是炭菇,灰褐色,绰号“黑包公”,大多生长于松树林或大松树下,味道不错。

较一般的是牛肝菇,生长于竹林或树木荒草夹杂的地方,往往是相连相叠一大片,一采就是一大篮,吃多了,会使人发腻,山里人喜欢将之撕成细条状,晒干了煮菇粥……

感觉如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是碗碟菇。白色,形状好像打碎的碗碟碎片,不过,这种菇有点辛辣味,不宜吃鲜菇,农家人喜欢制成咸菇脯,留到年底才吃。

最害人的是毒菇。我们是按色、形、味三方面去辨认毒菇,菇面颜色鲜艳,菇伞下方的伞瓣较细密,用手摩擦变色迟缓;菇茎大多出现脱落倒垂,俗称“脱裤菇”;假如撕一点点入口试试,口感辛辣。中毒或产生幻觉,胡言乱语,需要及时治疗。

眼下是暮秋时节,大多的野菇不见了,倘若机缘巧合,小松菇、牛肝菇,或者深山老林中的香菇,偶尔还能采到几朵解解馋。

--> 2024-10-28 □涂国芳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6164.html 1 采 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