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29日

最是家风能致远

《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 李存山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钟 芳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重家风、严家教的优良传统,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内蕴深厚的家风文化。良好的家风家教是润物无声的力量,值得我们好好涵养和传承。近来阅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传统文化研究专家李存山教授所著的《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一书,感触颇深。

这是一本适合家庭收藏和共读的中华文化通识读本。全书从卷帙浩繁的中国历代家训家风中精心选取周公、孔子、孟子、马援、诸葛亮、王昶、嵇康、陶渊明、颜之推、李世民、房玄龄、范仲淹、苏轼、陆游、朱熹、吕坤、黄宗羲、曾国藩、陈宝箴、梁启超等二十位代表人物,梳理他们说过的经典话语,并以此为引,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彰显家风对于他们人格塑造和人生功绩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将传统家风的基本条目、义理融于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旨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古代先贤的先进思想与智慧,从中学习成功治家之道。书中语言通俗晓畅,故事感人至深,内容涉及爱国传家、礼让传家、忠孝传家、浩然传家、气节传家、规矩传家、勤俭传家等中华家风的方方面面,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这些历史先贤的高尚人格与家风传承,为当代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家风诗》,被认为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家训家规是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范围的教育形式。《尚书·无逸》记载,周公教导侄子成王勤俭执政时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这句话后来成为诸多帝王用来教育子孙后代做人不要贪图安逸享乐、骄奢淫逸的名训。《论语·季氏》篇中记载的“孔鲤过庭”的故事,体现了孔子对儿子的教育理念:“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孟母为教育儿子孟轲而“三迁”与“断机杼”,可谓用心良苦。诸葛亮晚年的《诫子书》是一篇传颂千古的著名家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也是对如何培养君子人格的精彩阐释。

作为一代大儒、理学宗师的朱熹,治家同样严谨有方,他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对朱子后裔影响深远。他认为“子孙不得不教”,不仅要教其礼、乐、射、御、书、数,更要教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慎独慎微的修养方法等。《朱子家训》是朱熹关于治家、修身、处世的家教经典,全文短短三百余字,主要告诫家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朱熹送长子朱塾去金华求学时写下《训子从学帖》,叮嘱儿子“交游之间,尤当审择”。他认为在交友的过程中要选那些德行、学问好的人,不和那些品行差的所谓的朋友们混在一起。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有治家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字源于他祖父曾星冈。但是形成很好的家风还是在曾国藩这一代,他崇尚勤俭家风,把“且耕且读”作为立家之基、发家之道。他常对家人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他还指出:“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每个“小家”健康和谐,我们的“大家”才能繁荣发展,而这正是千古传承的思想智慧。我们应充分发掘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遗产,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汇聚磅礴“家”力量。

--> 2024-10-29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06305.html 1 最是家风能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