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这个节日,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既特殊又平常,我们的记者同往常一样继续坚守在一线岗位,有的奔走于采访途中,有的奋笔于案牍之上,有的用镜头默默记录,继续书写着时代的篇章,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当天,为关爱员工,保障广大员工的身心健康,泉州晚报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爱心早餐、美食品鉴、健康体检、颠球大赛等,以健康的方式分享节日的快乐。
本次活动得到了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州爱尔眼科医院、泉淮社区、招商银行、泉州晋江山姆会员店的大力支持。
□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杜婉琼
节日更忙了
为读者“再苦再累也值得”
“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上午7时30分许,泉州晚报大厦大堂内弥漫着温馨的气息,一份份精心准备的爱心早餐整齐地摆放在桌上。记者们陆续赶到报社,领到爱心早餐后,又行色匆匆地奔赴各个采访现场……
摄影记者郑银杰一大早外出拍摄后,又回到报社,投入图片整理工作中。下午3时许,他再次扛起摄像机,用镜头记录下记者节活动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这是我度过的第二个记者节。虽然有时感到疲惫,但我依旧很满足。”郑银杰说,摄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用镜头可以记录很多珍贵的东西,也许是社会变迁的特定时刻,也许是触动心灵的感人瞬间。
晚上8时许,总编室通联部驻站南安的记者陈灵还坐在电脑桌前紧张地赶稿,当天既是属于她的节日,也是第24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博会开幕的日子。一整天的奔波劳累,腰酸背痛已是标配,她却说:“能为读者们带来鲜活的现场资讯,共同见证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再苦再累也值得。”
新媒体的小编们也在岗位上忙碌着。“泉州市创新大会今天召开,我的工作量要比平时大一些。”小编黄诗艺主要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工作。一大早来到报社,还没来得及参加报社记者节的活动,她便一头扎进工作中,只见她端坐在电脑面前,紧盯屏幕上面的最新传稿,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编辑、排版……一气呵成。
暖心义诊服务 关爱时代的记录者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长期伏案久坐、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熬夜写稿等工作习惯,往往导致眼干眼涩、腰椎颈椎不适等健康问题。听说有义诊活动,不少人利用工作间隙前来参与检查。现场医生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工作习惯后,为大家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像是给眼睛洗了一次澡,瞬间舒服了很多。”在眼科义诊区,《泉州商报》记者王丽虹使用超声波雾化器缓解眼部疲劳后,对体验效果赞不绝口。她说,作为记者,自己经常盯着电脑、熬夜写稿,眼睛容易干涩,视力也下降得厉害。为了缓解问题,她购买了不少护眼产品,但往往一忙起来便顾不上。“这样的活动很人性化,我们能够借此了解自己的眼睛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专刊部的记者黄耿煌则体验了中医针灸项目。当了20年的记者,他长期伏案写稿,经常感到腰酸背痛。“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针灸完后,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许多。”他感慨道,作为媒体人或多或少都会积累一些职业病,这次活动可以帮助大家缓解放松身心,十分贴心且实用,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多彩文体活动 忙里偷闲享“狂欢”
站定、瞄准、蓄势、射击……下午3时许,足球保龄球赛在本社篮球场火热上演。伴随着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记者编辑们脚下的足球如炮弹般飞向远处的矿泉水瓶,“砰”的一声,水瓶在碰撞下瞬间倒地,同事们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喝彩声。
“忙里偷闲享受一下记者之间的‘狂欢’,疲惫感也跟着一扫而空了。”尽管比赛没获奖,融媒编辑一部视频记者罗倩雯依旧喜笑颜开,自大学毕业留在泉州工作以来,这已经是她度过的第十个记者节了。回首加入报社大家庭的时光,她坦言,从《东南早报》时政记者,到如今磨砺成一名会采、会拍、会写、会剪的视频记者,在数年的融媒体记者转型的过程中,她的新闻工作生涯充满了惊喜与挑战。在与时俱进、拓宽技能边界的同时,她也用第一视角记录下了泉州这座城市的美好。对她而言,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足球保龄球赛结束后,颠球比赛紧接着拉开帷幕。平时在电脑桌前默默耕耘的融媒二部编辑苏壕泽,在赛场上双脚灵活地交替颠球,最终以连续颠球51个的成绩夺得桂冠,也打破了本社颠球比赛的记录。
“头一回过记者节就拿奖,感觉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比赛结束后,苏壕泽又回到工位前编辑公众号。加入报社4个多月的他坦言,此前因为专业不对口,在从事新媒体编辑工作上存在不小的难度,但在部门领导和同事不厌其烦的教导下,他的采编水平很快得到了提升,对媒体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上班有同事帮衬,下班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踢球,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
除了以上两项比赛,报社工会、团委还组织了篮球赛、男女定点投篮赛、男女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也将在11月陆续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