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九大千亿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半年“7正2负”,提升为“8正1负”。其中,机械装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7.5%。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机械装备产业在产品迭代更新、数智化布局、绿色低碳发展、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在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下,我市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喜人。
□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李思数 张婷婷 文/图
产品持续迭代更新
订单金额比增约50%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纺织、鞋业、卫生用品机械等订单相对稳定,汽配、工程、石材机械在海外市场和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带动下回暖。
走进晋江海纳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0%左右。”海纳机械副总裁、执行董事张志雄告诉记者,国内外市场的订单均有上升,其中东南亚、非洲等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订单量上升态势较为强劲。“这主要得益于产品的迭代更新,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目前,内销和海外市场占比约为五五开。”
在市场汪洋中搏击,不间断的产品创新是有力的支撑与武器。今年以来,海纳机械的产品创新再登新台阶。“今年,我们在设备研发上再发力,拉拉裤、环腰裤等自动化生产线产能实现了新提升,从原先每分钟600至650片,增加至每分钟800至900片。”张志雄透露,近年来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达1500万元至2000万元。“今年我们又投入了2000万元购置新的高端加工设备,以提高产品生产制造的精度与稳定性,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品质升级。”
去年12月,曾建永进入海纳机械,成为该企业的总工程师。他在机械装备领域深耕三四十年,对于设备每一个零部件、生产工艺流程如数家珍。“今年,通过工艺流程的精确梳理、30多个关键零部件性能提升,我们得以减掉150多个冗余的零配件,将生产线缩短了五六米。”曾建永告诉记者,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效率、良品率等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以旧换新政策助力 机器换工步伐加快
福建博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内,在该公司崭新的生产车间里,鞋业智能成型生产线映入记者眼帘:这是一条封闭式生产线,透过蓝色透明的窗口看去,封闭空间内的机械手、自动化输送带清晰可见。作为一家聚焦鞋业智能成型生产线研发生产的企业,今年以来,该企业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5%左右。
“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年轻人从事一线作业的意愿减弱,机器换工成为制鞋业大势所趋。”该企业技术总监吴亦彬坦言,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政策为机械装备产业添了“一把火”。行业趋势与政策加持,未来三到五年,制鞋自动化、数字化设备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据了解,鞋业制造工序繁多,且配件多为非标件。同时,小单快反趋势日渐明显。鞋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仅制鞋成型环节就包含了贴合、压合、除皱、冷冻定型、脱楦等20多道工序。”吴亦彬透露,2019年至今,企业在研发上已投入2亿元,包括设备硬件和软件的研发。
“过去,一条生产线每生产一款鞋,就需要更换一次模具。更换周期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吴亦彬介绍,通过研发离线编程与软件系统,目前已实现所有数据信息的共享、存储,从而可完成不同款式、不同尺码不停线生产。
产业向“新”而行 数智绿色成关键词
数智化布局、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市机械装备产业向“新”而行、增资扩产的关键词。
“这两年,我们确立了优质客户战略,持续修炼内功,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品不断向高端迈进,如今企业已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供应链体系。”张志雄透露,为保证设备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去年企业自建供应链体系,重塑供应链系统。“标准化生产车间是企业梳理、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企业生产管理转型升级、扩大产能的重要抓手。去年8月,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投建,预计明年6月可正式投产。新厂房配备恒温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是其重要特征。”
走进博璋科技的生产车间,在密闭的鞋业智能成型生产线顶端,一根白色的管道引人注目。“制鞋成型环节需要用到胶水等黏合剂,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对员工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将生产线设计为封闭式。”吴亦彬告诉记者,同时,设备顶端的管道与废气回收处理系统相连接,系统通过水喷淋、催化焚烧、冷却处理等工艺,空气净化率可达97%。“我们还将继续升级该处理系统,明年空气净化率有望达到99%。”
机械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科研人才是创新的源动力。吴亦彬透露,除了自建研发团队外,企业还与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同时,他们还与工控、通信、芯片、设备系统、环保等多个领域厂家开展协同研发。
“创新永远在路上。”张志雄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坚持以锻长板、补短板为研发方向,通过打通生产制造各环节,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帮助客户打造生产制造“黑灯工厂”,“并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延伸设备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