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天,走在乡间的大道上,忽然看到一辆手扶拖拉机迎面开来。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这种运载石头的车了,听到柴油机发出的熟悉声响,思绪一下就被拉回到从前。
过去在不少地方,拖拉机都被叫作“铁牛”,主要用途是耕田犁地,农闲时后挂一个拖斗,还能兼作短途运输的车辆。不同的是在一些闽南地区,就像我老家,不少乡亲以前购买拖拉机的真正目的,就是首先用来运输货物赚钱,偶尔才开它们去耕作,大多也只是选在农忙时节。
我最早见到拖拉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正在读初中,上下学路上偶尔能看到几辆手扶拖拉机正在“跑”运输。当时的拖拉机是稀罕物,我和小伙伴们只要碰到它们,定会奔过去追赶,尝试搭个便车。若是追上了,就用手紧抓着拖拉机后斗的挡板,再使劲爬上去。有时好心的司机会停下车,等我们上车了,才重新发动拖拉机,继续前行。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城里或乡下都盖起了不少新厝,那时建房子常用到大量的石料,运输它们的交通工具不仅有手扶拖拉机,还有一些大型的拖拉机。满载着角石、方石、条石的拖拉机车队,经常浩浩荡荡在乡间公路、省道、国道上来回行驶着,发出的声响震耳欲聋。尤其是手扶拖拉机,不仅会发出刺耳的声响,它们排气管冒出的浓浓黑烟,车轮带起的尘土,也让路人躲闪不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爬坡时,手扶拖拉机就像“老牛拉着破车”,就算驾驶员已经拧紧油门,拖拉机还是“爬”行得十分吃力。估计是为了调侃这个场景,一些老家人还戏称手扶拖拉机为力不从心的“悍马”。
我的表哥是当时村里第一个买手扶拖拉机的人。记得买回拖拉机的那天,他家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乡亲。男女老少凑在那台拖拉机前东看西瞧,不时还伸手摸一下。看大家都很好奇,表哥便坐上拖拉机,左手压下减压手柄,右手握住摇手,顺时针开始摇动操作杆,发动机随即运转起来,还发出“突突突”的响声,那动静顿时引得乡亲们惊呼连连。“让我也试试吧。”不仅年轻人跃跃欲试,嚷嚷着要学驾驶拖拉机的技巧,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婶、阿嬷阿公,也纷纷拉着表哥,请他帮忙拉建材、运家具。见表哥点头答应了,大家的兴奋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表哥胆大心细,驾驶技术也过硬,经常多拉快跑,上山载石料,农忙时还开着那台拖拉机下田耕作,很快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些家里的晚辈,也跟着他买了手扶拖拉机跑运输,慢慢都踏上致富之路。
后来,不少城乡建筑改用钢筋混凝土和机砖,运输建材的交通工具也被一些安全性能更好且速度更快的车辆所取代,拖拉机便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如今在我老家,那些拖拉机又回到田间耕作,是名副其实的“铁牛”了,它们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仍然是农民种田耕作的“神器”,一直默默地为农业生产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