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来到泉州商校求学。面对全新的课业,正感到迷茫时,一位专业老师这样对我说:“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能打一手好算盘。不论你今后从事哪个行业,只要掌握了专业技能,总会有出彩的时候。”这句话就像醍醐灌顶,让我深刻领悟了母校秉承的“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思想。之后,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脚踏实地学技能,也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与创新。对我来说,在母校度过的三年学习时光,是充实又难忘的,这里既是我的成长摇篮,更是我与很多优秀老师和同学相遇的地方,他们的教诲和陪伴,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印象很深的是,当年学校面向全省招生,从各地奔赴泉州求学的同学们,家庭背景各异,有的来自城市,家庭条件足以让他们安心读书,而有些同学来自偏远的山村,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求学的艰苦不言而喻。那时不仅老师们都竭尽所能帮助这些生活艰苦的学生,同学之间也总是互帮互助。得知身边的同学生活遭遇困境,不少同学还会自发组织起来,为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还以匿名的方式,通过邮寄物资,把一份份“心意”寄到需要的同学手上,贴心又周到。虽然当时年纪都不大,但在待人接物时,许多同学都已经展现了超出年龄的成熟,他们没有因为善良而盲目施舍,而是以一种更为理智且稳妥的方式,将关爱传递给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犹记得在那个需要用饭票吃饭的年代,一粥一饭都尤为珍贵。当时学校给每位同学分配的饭票是每月28斤,这对于十六七岁正在长身体的男同学来说,往往是不够的。相比之下,有些女同学的饭票偶尔会有富余,一旦得知有的同学饭票不够了,她们就立马主动将多余的饭票分出来。那三年,我也与同学们彼此关心,互相照顾,更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这份珍贵的感情,让大家在青春岁月中收获了友谊与成长,更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始终铭记着那份来自心底的善良与温暖。
在母校与同学们共度的时光,已变成宝贵的回忆。而专业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则让我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正是有了恩师们的用心指导,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也为我之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恩师们的无私帮助与谆谆教诲,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即使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依旧历历在目。
然而,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意味着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母校毕业后,怀揣梦想的我,毅然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从商之路。如今的我已在这条创业路上走过卅载春秋,这条逐梦的道路,既有坎坷与辛酸,也有欢笑与成就。我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不断学习市场规律和掌握商业知识的同时,也持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及培养创新思维。有人曾问我一直保持创业激情的动力是什么?我的回答引用了求学时专业老师予以的一句教诲:“创业之路,不仅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承载着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的担当。创业是一场‘持久战’,过程充满了艰辛,唯有步履不辍,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读书在望写人生,商校催开创业情。信念坚持追梦想,初衷缱绻与歌行。回望泉州经贸学院办学六十载,走过了无数风雨,也迎来桃李芬芳。母校走在似水的光阴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他们怀着梦想从这里出发,在社会的各行各业绽放光芒,他们谨记母校的教诲,坚定地踏上事业征程,在广阔天地中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就像我仍会以母校的“明德、善学、强技、力行”的校训为指引,一如当年那般满怀梦想与激情,继续奋进在创业征途上,一路高歌猛进,披荆斩棘。
(作者系原泉州商业学校1993届财会专业毕业生,现任香港德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