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启慧
近日,澎湃新闻来到大庸古城实地探访发现,即便周末,大庸古城也游客寥寥,空旷的景区里见不到几个人,偌大的景区广场上只有一两家摆摊的商户坐在那里。而景区内除了一家奶茶店和几家小卖部外,也几乎没有其他业态;景区内除了一栋栋仿古建筑几乎没什么可逛,大庸古城外的一圈商铺均为空置状态。(11月19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纷纷投身于古城、古镇的建设热潮中,希望通过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人造古城”往往不能如愿,张家界的大庸古城便是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这座耗资逾20亿元建造的古城,自2021年6月试运营以来,经营情况惨淡,日均卖票不到20张,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成为母公司张家界旅游的沉重负担。
大庸古城虽然冠以“大庸”这一历史地名,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历史建筑和文化积淀。在游客心中,古城、古镇的魅力往往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大庸古城作为一个“新生儿”,缺乏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难以与游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游客在张家界更期待的是亲近自然、领略山水之美,而非参观一个缺乏历史感的“人造景观”。
在“人造古城”的建设浪潮中,不少项目都陷入了盲目跟风的误区。大庸古城也不例外。在规划和设计时,似乎更多的是在“抄作业”,而忽视了培育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建筑风格、业态布局还是文化活动,都缺乏创新和亮点,难以在众多古城、古镇中脱颖而出。古城在餐饮、住宿、旅拍等配套服务上也未能做到精细化、差异化,导致游客体验不佳,难以形成口碑效应。而古城提供的剧场演出等旅游项目并未能吸引主流消费群体的关注。
一个成功的旅游项目,不仅需要有好的规划和建设,更需要科学的运营和管理。大庸古城在运营初期就将“宝”押在了剧场演出上,而忽视了客流的培养和配套服务的完善。游客来到张家界,更多的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而非观看与当地文化特色关联不大的演出。当演出未能吸引足够游客时,又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导致恶性循环。此外,古城的维护管理费用高昂,而收入却寥寥无几,进一步加剧了其经营困境。
“人造古城”热,需要冷思考。首先,古城建设必须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其次,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供符合游客期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预期和旅游行为特点,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同时,要注重后期运营和管理,不断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人造古城”项目,也并非没有翻身之机。关键在于要敢于面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如大庸古城,可以充分利用其背靠张家界的区位优势,探索“旅游+”新模式新路径,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的关注。也可以借鉴其他成功项目的经验,如浙江横店的影视产业带动模式、“印象系列”演艺项目等,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和升级。
“人造古城”遇冷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提醒我们在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与发展中保持理性和谨慎,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历史文化底蕴、地域特色以及后期运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