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1月25日

车企角逐智能化赛道

车用操作系统上演“龙虎斗”

各大厂商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的比拼已经开始 (CFP)

在今年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智能化正成为各大车企比拼的重要维度。从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到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几乎每个参展的车企都在向外界展示其智能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

比如,理想汽车展示了其全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端到端+VLM双系统的最新进展;小米汽车发布了四项智能底盘技术;奔驰则发布其最新智能科技成果——MB.OS全新域控制架构。

多位自主车企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迈上千万辆台阶,庞大的市场规模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智能化爆发,尤其是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将在中国市场快速普及。而作为连接软件与硬件的中间层——车用操作系统,对智能汽车生态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麦肯锡曾预测,2025年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其中,广义汽车操作系统的市场规模大约为361亿美元。

目前,QNX、Linux和安卓是全球基础型汽车OS的三大主流阵营。在国内,包括华为、中国电科等科技公司也在此领域积极研发,各大厂商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的比拼已经开始。

车企抢滩车用操作系统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为了争夺手机与汽车融合过程中的主导权,国内以“蔚小理”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主流车企,以及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经纷纷投入国产车机系统的开发,华为的Harmony OS、小米的HyperOS、比亚迪的Dilink、吉利的GKUI、小鹏的Xmart OS等纷纷亮相,车用操作系统已经迎来爆发期。

跨国车企对此也保持密切关注,并各自有自研操作系统推出的时间表。比如,奔驰在本届广州车展亮相的MB.OS全新域控制架构,就是奔驰从无到有自主开发的全新操作系统;丰田汽车则计划于2025年推出自研的Arene操作系统;大众集团的计划是到2025年推出VW.OS系统,自研车载软件比例要提升至60%。

在比拼中,国产车用操作系统已经在安全车控、车载娱乐、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普华基础软件、华为等企业的产品已经通过ASIL-D认证,并在多家车企实现装车应用。斑马AliOS、华为鸿蒙等车载操作系统也在用户体验上不断优化,逐渐赢得市场认可。

但是,国产车用操作系统要想实现自主可控,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由于现有的车用操作系统大多是闭源商业产品,技术标准不一致,更新速度慢,各供应商和整车企业投入大量资源重复研发,并不利于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整车企业往往面临多个产品线、多个技术方案、多种芯片的复杂排列组合,芯片的适配、软件的集成和测试、操作系统的配置、多平台之间的迁移等不仅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也带来技术风险的增加。”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认为,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整车企业需要能有充分兼容性和标准化的基础软件产品,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用开源打破软件开发壁垒

事实上,尽管不少国内车企积极布局车用操作系统,但目前我国车载操作系统的自主率并不高。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亿辆,但车载操作系统(含智能座舱系统)自主率大概在5%。

除了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等挑战外,车企们面对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QNX、Android等“一家独大”的底层操作系统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深度绑定”,已经形成“护城河”。

面对这一情形,张晓先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开源开放、免费的操作系统,以形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生态。

“开源,一方面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独占排他特点,变零和博弈为协作共赢;另一方面,突破组织边界,可以大幅提升研发的规模效应。”张晓先认为,车用操作系统的开源将带来资源共享、研发合力与成本优化等多重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当前的行业“内卷”。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10月24日,中国首个规模化、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开源项目“小满”(EasyXMen)代码正式上线。据了解,“小满”开源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普华基础软件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10余家整车及芯片企业共同宣布启动。据透露,“小满”上线以来,激活“小满”的有198家企业,62家大学院校,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未来,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开源社区实现有效运营,服务好参与‘小满’开源的企业,进而推动国产车用操作系统的快速发展。”张晓先说。

(中新)

--> 2024-11-25 车企角逐智能化赛道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10538.html 1 车用操作系统上演“龙虎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