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1月29日

让“算法”向上向善

□本期主持人:于理

主持人:11月24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启动“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算法作为平台的“大脑”,在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质化推送导致“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浮出水面。算法如何向上向善?

本期嘉宾:乐兵、青江、思慧

算法不是算计

□乐兵(公务员)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算法应用在优化互联网体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受网络平台价值偏好等因素影响,也产生了算法黑箱、算法霸权、算法共谋、算法歧视等新问题,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加强算法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此次专项行动关注到了近年来持续困扰用户的新现象、新课题,在此前治理的基础上,瞄准社会关切,既是管理部门对公众的及时回应,也是分门别类的一次精准施策,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算法的规则属性,衍生了标签式分类、范畴化认知等局限,引致算法权力和公众权利的非均衡赋能。但要知道,算法不应是算计。网络平台在算法运用上的“偏好”,表面上是平台“价值观”的外化体现,本质上还是由发展路径和盈利模式所决定的,这不仅关系到用户的体验感和权益,也与传播秩序、利益分配,甚至是市场公平竞争息息相关。

因此,算法运行的规范性,必须与其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介入程度相匹配,其运用逻辑和导向,不能只服膺于平台需求,更应在兼顾公共利益上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大数据时代,算法无处不在,只有聚焦网民关切、致力于“为民”,才能为算法服务提供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

健全监管机制

□青江(职员)

算法是一柄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提高信息推荐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提高用户搜索的效率,帮助用户节约时间;不利的一面是加剧用户“信息茧房”的困局,甚至,当机器算法有人为算计的加持,算法推荐的“个性化”便很可能变成“被个性化”,变成侵犯用户权益的暗箱,出现大数据“杀熟”等恶果。

算法不是坏东西,关键是平台如何利用。平台对于算法不但拥有技术方面的垄断,也拥有绝对利己的主动权。因此,从保证权利公平的角度出发,十分有必要对平台算法推荐的权利进行限制,防止滥用。

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算法的监管机制。迅速推进对主要网络平台算法规则的全面评估与审查工作,确保这些规则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用户权益。加强对算法应用的实际监测,特别是要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充分满足。通过常态化的监管措施形成倒逼机制,促使网络平台自觉遵守规则,及时纠正算法运行中出现的偏差。

构建系统工程

□思慧(教师)

让算法向上向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平台和社会一同努力构建。

平台作为算法应用的前沿阵地,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与算法治理体系。要从技术层面优化算法模型,确保算法决策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还要设立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对算法推荐内容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及时清理有害信息,避免算法成为传播偏见与谣言的工具。

法治是规范算法行为的根本保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算法开发、应用、监管的法律责任与边界,为算法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如细化算法歧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确保算法应用不侵犯个人权益,不损害公共利益。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算法治理不应仅是政府或平台的单方面努力,也需要企业、科研机构、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企业应加强与学术界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深度融合;科研机构则应深入研究算法偏见、透明度等前沿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公众要参与算法治理,通过设立反馈渠道、开展公众教育等方式,提升对算法的认知与监督能力。

技术是推动算法向善的重要驱动力。应鼓励研发更加公正、透明、可解释的算法技术,如利用人工智能伦理框架指导算法设计,开发能够自动检测并纠正偏见的算法工具。探索算法可解释性的新路径,使用户能够理解算法决策的依据,增强算法的公信力。

--> 2024-11-29 □本期主持人:于理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11463.html 1 让“算法”向上向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