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这片古老而富饶之地,花岗岩如同大地的血脉,酝酿了无数坚韧与智慧的故事。回溯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里不少人依托自然的馈赠,以石为伴,以匠为魂,开山取石,筑梦家园。
石匠手艺分粗细,粗匠开山取石,细匠精雕细琢,二者相辅相成,共筑闽南建筑艺术辉煌,以汗水与智慧镌刻永恒的文化印记。
“世上三般苦,打铁、撑船、打石头”,这句俗语道尽了石匠生涯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白日里在旷野中饱受风霜烈日,夜幕降临,又需埋头于火炉旁,锻造那些因劳作而钝化的铁具,既打石又打铁,一天顶两天用,其劳累辛苦超出常人想象。
提及学打石头,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早年,学校停课,我与村里的同龄人一同踏上了学石匠的道路。师傅技艺精,人缘好,学徒多。作为他的闭门弟子,我虽得师傅青睐,却也经历了无数艰辛。挑工具、拉风柜、劈柴烧煤、清理石窟……这些看似琐碎的杂工,却是我踏入石匠世界的第一课。特别是那扶钢凿、抡大锤的日子,双手起泡发麻,心中更是提心吊胆,生怕一失手便是万劫不复。那些伤疤,虽已愈合,却成了我心中永恒的印记,记录着那段青涩而又坚韧的时光。
石匠的技艺,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石匠根据需求,将原料石劈成大小各异的成品石料,从板坪石到石柱,从大门石到窗子石,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石匠用的山尺,一尺三十公分,独特的符号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从乱石堆砌的外墙到薄石板砌成的精致房屋,再到后来单层砌墙的坚固结构,石匠们用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打石头的过程,既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智慧的挑战。量尺寸、弹墨斗线、打铮子孔、撬钢钎……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不容有丝毫马虎。特别是开采石头时,更是要胆大心细,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石料的价值与开采方式。炮眼的定位、大小、深浅、用药量,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安全与效率。石匠们在高空作业时,不仅要手眼合一,还要系上粗麻绳以防万一,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技艺的执着,让人肃然起敬。
然而,随着空压机、冲击机、火割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采石效率与安全性,传统的石匠技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我心中,那份对老石匠技艺的怀念与敬仰却从未减退。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想起那些在石窟中挥汗如雨的日子,想起师傅那慈祥的笑容与严厉的教导,让人回味无穷。
石匠追感,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更是对那份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精神的传承与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