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李菁)万物皆可“电子”?从“电子榨菜”到“电子安眠药”,从“电子父母”到“电子保姆”,电子化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早上起床,打开“电子衣柜”,挑选今天穿搭的鞋服;吃饭前,先找一部“下饭神剧”再动筷;做家务时,网络直播是少不了的背景音;学习时,看看社交平台上博主励志视频;下班后,看“电子恋人”正在干什么,再和“电子父母”说说心事;运动时,用“电子保姆”检查自己的心率;睡觉前,打开助眠账号里大雨倾盆的视频,听着白噪声入眠;朋友生日时,给他送上一份“电子礼物”,来一场“电子聚会”……这是年轻人“电子化的一天”。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86.1%的受访者会漫无目的地刷手机,休闲时间大多被短视频分享平台、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和社交媒体占用。近年来,野蛮生长的短视频和短剧,也反映出了年轻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包括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等领域在内的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在不断猛增的互联网短剧市场中,70%的付费用户为年轻人。网络短视频的六成用户也是年轻人,其中的重度爱好者“00后”,近半数每天要追剧、刷视频2小时。
然而,让年轻人觉得舒适的“电子化生活”并非有利无弊。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杨梓榆表示,沉浸在电子化生活中的年轻人,就像进入了一种“依恋模式”。“电子榨菜”“电子恋人”等成为现代人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的新渠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情感需求,但过于依赖电子化生活,将影响个人自主性和社交能力。建议有“电子瘾”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发掘与虚拟生活相似的兴趣爱好,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减轻依赖。
(相关报道详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