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泉州高甲戏《围头新娘》榜上有名,成为泉州戏剧时隔近30年再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一部戏剧作品的认可,也是对泉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创新道路上不懈追求的肯定。《围头新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究的“泉州样本”,揭示了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的奥秘与路径。
《围头新娘》的成功,首先是政府与民间力量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文化繁荣的缩影,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这一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与全力支持成为文化繁荣的坚实后盾,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扶持,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引导他们深耕本土文化,创作出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活跃的民间艺术氛围相辅相成,形成了“政府引导+民间热爱”的双轮驱动机制,这是“泉州样本”的核心特征。
《围头新娘》的成功,得益于泉州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里留下深刻的印记。高甲戏作为泉州地方戏曲的代表,承载着三百余年的风土人情与历史记忆。《围头新娘》没有摒弃这一宝贵遗产,而是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传统戏曲的唱腔、身段等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保留了高甲戏的核心特色,又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是“泉州样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彰显了一个朴素又深刻的道理:文化的创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从中吸取丰富养分,方能蓬勃生长。
《围头新娘》是展现两岸情深意长、共谋和平发展的“泉州样本”。
这出戏以围头村从“炮战第一村”到“两岸通婚第一村”的巨变为背景,通过两家三代人几十年的悲欢离合,生动描绘了一个两岸人民携手共建家园、共谋和平发展的“闽台缘”传奇故事,深刻反映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共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精准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铸就了“泉州样本”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围头新娘》在众多剧目中脱颖而出。
《围头新娘》也是两岸文化交融的“泉州样本”。
戏曲深度挖掘并艺术化呈现海峡两岸的地域文化精髓,通过细腻的文化刻画与生动的情景重现,将围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金门的历史韵味巧妙融合。戏中,彩扎花灯、漆篮、簪花围等泉州特色元素不仅是道具,更是文化符号,它们与剧情相得益彰,使婚礼场景洋溢着浓厚的闽南风情。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丰富了剧目的艺术内涵,也提升了它的观赏价值。
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复制与再现,并不能让古老艺术真正走进现代人的心灵。《围头新娘》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还在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与实践。剧组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现代剧场艺术的表现手法,比如舞台设计融合了现代化技术手段,LED背景动态呈现大海的波涛变化,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跨界的尝试拓宽了高甲戏的表现边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这也是“泉州样本”中的闪光部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展示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围头新娘》是泉州高甲戏的一次辉煌成就,也是泉州文化创新发展的典范。它展示了泉州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勇于突破的精神风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现代元素的吸纳与融合,共同构筑了文化创新的“泉州样本”。未来,泉州必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