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母亲随我一起到城里居住。一开始母亲很纠结,因为惦记着养了许久的猪鸡狗鸭和长得葱绿的庄稼,也舍不得那些朝夕相处的邻居,更放不下那座老屋。在母亲看来,人走屋空,没人打理的老屋,就离废弃不远了。特别是碰到台风天和暴雨来袭的时候,母亲总是坐立不安,既担心屋顶会漏雨,更怕老屋会坍塌,心里老纠着。
记得有一天,年迈的母亲特地跟我说起,父亲是在老屋迎娶她的,她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还曾亲手修缮了那座老屋。母亲念叨着要我以后送她回老屋终老,让她能落叶归根。毕竟对她来说,城里的环境实在太陌生,周遭没有几个认识的人,她住得很不习惯。
起初,我经常笑话母亲多虑,但心里明白这是她的一个心结,因为我也是在那座老屋出生的。在那里,我度过了贫寒却又快乐的童年,我曾无数次在写的文章中描绘过老屋,更是打从心底对它感到亲切,它也总能激起我心中的乡愁。不过母亲一直唠叨着要回去住老屋,我是无法理解的,心里很纳闷,房屋不是仅用来住的吗?怎么感觉那座老屋装满了母亲的一生?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我才渐渐明白母亲说的,要住进熟悉的老屋才有安全感,才有家的感觉。在我的老家河市镇,长辈们向来都是安土重迁,乐于住进属于自己的老房子里。既然将安家视为大事,就需要庄重仪式和喜庆氛围来焙托,因此若要乔迁新居,乡亲们总会特地挑一个好日子,祭拜祖先和宴请亲朋。依照乡俗,老家人搬新家时要在门上贴一对红联,屋里还得添置盛稻谷的竹筐、婴儿摇篮和老人拐杖,借此寓意新家今后生活会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如果家里的老一辈人还健在,搬新屋的晚辈还会请这些长辈来小住,既表达对老人的尊重,也希望年轻人能在老人的指点下开启新的生活。乔迁新居的日子,主人家还会请很多人来家里凑热闹,给新屋增添人气,也寄望新家过的日子愈来愈红火。
时代在变,城镇化在发展,老家人的迁徙也成为常态,和我一样,不少外出打拼的人都有着在几个地方生活过的经历,住过的房屋也不止一处,对老家房屋的感情就变得更为复杂了。不过像母亲这样的老一辈人却固执地认为,老屋是自己亲手建造的,住起踏实,也更心安。
其实,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像树一样会扎根下来。围绕房子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刻”在房子里的人生印记,都是不宜轻易挪动的。倘若万般无奈地搬迁,或多或少都会伤神伤身,就像母亲被我“移”到了城里,就不见得比生活在老屋来得开心。我想这大概就是母亲为何总是说,老屋里装着她的人生,离开了老屋,她的人生就无处依附了。
“其实用来住的房屋,也装满着人生。”如今,我才真正领悟了母亲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