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2月11日

“心理专家短视频”岂能鱼龙混杂

□林轩鹤

不少网友在一些“心理专家”账号视频下直呼:本来以为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刷了几个视频,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正常”。短视频“心理诊断”“网络热门人格”可信度几何?被“确诊”的年轻人真的“不正常”吗?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丁如一表示:这类视频内容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反而增加了人们心理负担,让人产生焦虑等情绪。(12月7日 中国青年网)

很多人都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心理专家”的讲解,比如“心理咨询连麦”:两人对坐、一屏分左右、万人弹幕齐互动,来言去语间“专家”为“求助者”解开心中千千结。

心理健康对人们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心理医生的存在显得十分重要,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各种心理测评工具和临床访谈,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问题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心理专家短视频”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但确实有些“心理专家‌短视频”的内容缺乏科学依据。这些“心理专家”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健康培训,诊断方式缺乏专业评估,容易误导网友,导致人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产生误解,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自我怀疑。当这些伪科普短视频提供的建议被大众接受,会削弱公众对真正具有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的科普博主的信任。因此,不管这类打着“健康科普”“心理科普”名义的短视频出发点是什么,人们都要提高警惕。

这类“心理专家‌短视频”为什么会火爆?首先,‌市场需求激增‌是“心理专家短视频”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越来越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心理专家‌短视频”满足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数据显示,2023年心理讲师的市场需求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254%,这表明心理科普内容的视频、文章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其次,‌短视频平台的推广效应显著‌。一些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推荐机制,让心理科普内容短视频能够迅速传播,吸引大量用户关注和学习。此外,近年来短视频因其形式简短、内容多样、制作门槛低和传播速度快而广受欢迎,也使得“心理专家‌短视频”火爆。

“心理专家短视频”岂能鱼龙混杂?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引导与监管。2022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出台《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提出,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因此平台有义务对“心理专家”账号严格把关,还要落实资质认证制,对“心理专家”是不是有资质的心理医生进行查证,确保网友观看到权威优质的“心理专家短视频”,并杜绝伪科普视频上平台。

网络给了每个人自由表达的平台,但同时也为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提供了温床。网友如果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疑虑,应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而对网络上流行的心理诊断和测试,应保持谨慎,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诊断结果,避免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心理专家短视频”主播,则要知法、懂法、守法,守住正道初心,为观众提供真实、健康、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心理健康不仅关乎自身,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让我们一同从“心”出发,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共筑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社会!

--> 2024-12-11 □林轩鹤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13226.html 1 “心理专家短视频”岂能鱼龙混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