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的李先生最近出门旅游时因为手机没电,于是扫码租用了某景区内的“×借”共享充电宝。过了1小时15分钟,李先生归还充电宝时发现,自己竟被扣了20元。“照这样下去,用一次共享充电宝不如直接买一个充电宝划算。”李先生说。和李先生有着同样感受的人还有很多,不久前,京津冀三地消费者协会组织发布了共享充电宝消费调查结果,有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共享充电宝收费不合理。(12月11日《法治日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电池续航问题也日益凸显,共享充电宝应运而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应急充电服务。然而,近期频繁曝出的共享充电宝乱象,却让人对这一新兴行业的未来感到担忧。
多地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及消费者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收费不透明、不合理。一些共享充电宝品牌通过设置不合理的计费规则,如“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超时1秒按半小时收费”等,变相提高了使用成本,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其次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包括充电宝容量虚报、充电速度慢、设备故障频发等,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再者,部分共享充电宝还存在捆绑销售、诱导消费等不正当行为,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利用闲置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实惠的服务。然而,当前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却背离了这一初衷,陷入了野蛮生长的怪圈。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经营行为。比如,可以借鉴深圳市的做法,发布行业自律公约,对计价规则、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良性运行。
其次,共享充电宝经营者应秉持诚信原则,合法经营。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充电宝的性能和充电效率;优化计费系统,确保收费的透明与合理;加强用户数据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等。
此外,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要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遇到不合理收费或服务质量问题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