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深圳网友发帖称“福田连夜拆不锈钢盲道”,获得了关注和点赞。原来,这些被拆的不锈钢盲道,此前被脱口秀演员“黑灯”在节目里吐槽成“瞎滑”。在上述深圳网友的帖子下,不少网友感叹问题整改的“深圳速度”。
都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当脱口秀演员的段子与现实相呼应,让人心中不禁五味杂陈。在城市建设中不锈钢盲道并不鲜见,相比橡胶盲道、塑料盲道、石材盲道,不锈钢盲道有着美观与坚固耐磨兼具的优点,但公共设施建设中普遍采用冲压工艺的低质盲道条,最致命的短板就是表面光滑容易让人滑倒。这种华而不实的配置与盲道的建设初衷背道而驰,缺少的正是对视障人士的换位思考,也折射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一大痛点,那就是盲道在帮倒忙。
除了深圳,在西安、郑州、温州等城市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细究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部分城市的盲道建设出现懒政思维,只是一建了之,并没有把视障人士的体验评估作为验收标准;再者,盲道建设思路滞后,不仅细节缺失也欠缺实用性;第三,盲道设置重建设轻维护,出现问题时再一拆了之,缺少问责机制致使公共资源一再浪费。
针对夜拆问题盲道这一举动,12月10日,深圳市福田区区长表示,对于市民反映问题的回应和处理,不单单要有温度,还要有速度,不能够只是态度好,不办事。这一闻过则喜、立行立改的态度值得点赞,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无动于衷的态度,只有勇于面对、主动作为,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就此而言,能否妥善处理好民生小事也是对城市管理部门能力的一大考验。
对视障人士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截至2023年,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相当于每80个人就有1个盲人,是全球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显然,盲道设计与建设并不是一个“少数人的事情”,应当从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全过程体现人文关怀。当然,除了完善无障碍设施这一硬件外,提升全社会关爱视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意识,做好“软件”也是当务之急。
而要真正提升大众对视障人士的理解与关爱,还需从换位思考做起。其实,在现实中,于不同的生活场景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比如在公共领域,相对于青壮年,幼儿与老年人就是弱势群体;在马路上,相对于疾驶的汽车,行人就是弱势群体;在医院里,相对于健康人,病人就是弱势群体……因此,多些对他人困境的切身体察,从城市建设的细枝末节入手,构建一个更人性化的环境,才会让每个人都成为受益者。
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盲道被占用、被阻隔却成了常态,而诸如不锈钢盲道这样的奇葩设施更是不胜枚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只是一句口号,城市中残障人士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包容度和文明程度。无障碍环境是完善城市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深圳夜拆盲道这一事件除了留下好口碑外,更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城市管理只有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方能以多元共治去构筑一个不断向上向善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