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渐起,寒意袭人。由于冬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每年的这个时期,不少市民开始频繁遭受肩周炎之苦。医生提醒,有肩周炎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肩部保暖,一旦疼痛发作,及时到医院就诊。□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肩膀“冻住了”
近日,家住中心市区的林阿婆就面临这样的困扰。
据林阿婆自述,她右侧肩膀的疼痛症状由来已久。最近,天气降温,肩膀就疼痛得更厉害了。连简单的刷牙洗脸、穿脱衣服都变得很困难。做一些活动幅度稍大的动作时,肩膀疼得更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
通过详细问诊和相关检查后,林阿婆被确诊为“肩周炎”。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主要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发),退变、劳损、受凉等是常见病因,表现为肩周疼痛,夜间为甚,且伴上举、后伸等动作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像林阿婆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入冬后天冷,肩部着凉诱发并加重肩周炎的症状。”泉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苏再发说,大批的“肩部劳动者”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肩颈不舒服症状,有的感觉肩部僵硬、发冷,有的发现肩颈两侧疼痛加剧,有的一转头就扭到脖子,还有人一抬头有眩晕感。
天冷是诱因
苏再发说,诱发肩周炎的原因很多,其中温度是重要因素。
寒冷会使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差,由于肩关节及周围连接的附属关节多、肌肉及滑膜囊多,活动范围较大且频繁,一旦受风寒,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加之肌腱处血供较差,肌肉消耗产生的酸性物质不能代谢,会引起局部渗液水肿,则易致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疼痛。
在中医看来,肩周炎是因为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邪、寒邪、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了不通则痛的病症。“在冬季,人体阳气由生发开始转向收敛,气候也由炎热逐渐转成寒凉,最易导致肩周炎复发。”苏再发解释。
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经常保持同一个动作,平时也不运动,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气血不足,也就是肩颈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了,血液流速越来越慢,开始血液瘀滞,如果再遇冷,就开始僵硬。
外出须保暖
一旦得了冻结肩,应尽早规范诊治,争取尽快“解冻”,提高生活质量。苏再发建议,生活中,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冻”:
热敷疗法:最简便易行的是热水袋热敷法。选取大小合适的热水袋,检查无漏气后,将60℃至70℃热水装至热水袋容量的三分之二,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擦干袋外面的水,敷于患侧肩部。每次热敷15至20分钟,每日1至2次。
药物辅助:局部外用药物如麝香止痛膏、红花油等,可以外用于患处,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使用时要遵循医嘱,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
按摩推拿:通过按摩肩部肌肉和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可以选择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按摩,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简单的按摩。
中药外洗:将中药煎水后用于浸泡或擦洗肩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使用时要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
除了上述方法外,冬季外出时,应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肩部要特别注意保暖。适度进行肩部运动,如耸肩、旋转肩膀等,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但运动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否则反而会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