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巡察助推蟳埔文旅一路生“花”
“‘簪花围’太火了,蟳埔旅游线路总是人山人海,我今天已经接待第六个游客团了……”蟳埔讲解队员对回访的巡察组工作人员说道。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丰泽区委巡察组对蟳埔社区开展“街居一体”全覆盖巡察,着力破除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顽瘴,助推蟳埔文旅实现“网红”到“长红”、“流量”到“留量”的高质量发展。
“蟳埔阿姨经常把海蛎壳堆放在道路中间,两侧的小摊也经常占道经营,这路动不动就堵得无法通行,真是闹心。”蟳埔中路的居民对前来走访的巡察组干部反映。巡察期间,区委巡察三组以蟳埔社区为样板,确定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等9类必谈对象,通过开门迎访、入户走访、重点探访、跟踪追访等方式,收集整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主干道占道经营现象频发”“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10个,随即移交社区立行立改,推动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
此前,巡察组到社区与游客们倾心交谈时,听到大家普遍反映游览路线中部分“蚝宅”无人修缮,“停车难”“如厕难”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旅游体验感不如预期。结合群众反映情况及“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等两届巡察社区发现问题,巡察组以“小切口”入手,充分走访社区代表、群众,听取唤醒古建筑的良方,坚持问题导向,以巡促改促建促治,助推相关职能部门将废弃凌乱的百年砖墙改造成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的导览“螃蟹墙”、讲述历史故事的“蚝壳墙”,协调区城管局等部门实施交通专项提升工程,推出“蟳埔号夜游免费巴士”,增设4个临时停车场共计1250个车位,新增旅游厕所、移动公厕56座,为“沉浸式”游蟳埔增色添彩。
巡察工作不能单靠巡察机构“独唱”,更需要各部门多方“合奏”。巡察期间,巡察组在与蟳埔群众谈话间得知,村里年轻人普遍对学习簪花技艺兴趣不高,这项非遗技艺传承面临挑战。巡察组针对“非遗文化保护及传承接续不足”等问题,向区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发出巡察建议书,推动破解非遗传承发展困局。
“我们立足巡察发现问题‘小切口’,推动做好簪花技艺非遗传承保护‘大文章’。”巡察组负责人表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蟳埔文旅全面爆火,“顶流小花”绚丽绽放。
同时,区委巡察办牵头与区文旅局等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梳理形成蟳埔文化保护巡察专报呈报区委,推动成立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形成“指挥部+国企+自治组织”的运营、管理和治理机制,聚力推动蟳埔民俗文化村长远发展。
(通讯员陈乐然 蔡锶 融媒体记者吴丽娇)
泉港:用好巡察建议 以巡促改促建促治
“目前,全区共收回村集体土地出租拖欠租金105万元,增加租金81万元。”泉港区农水局农经中心负责人林瑞振表示。去年6月,泉港区委巡察一组在巡察峰尾镇某村时,发现自2021年以来该村一村集体土地租金被拖欠已达10万元,至今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追缴。同年10月,区委巡察办经过分析研判,将村集体租金欠缴问题纳入对村巡察共性问题清单,并向区农水局发出巡察建议书,由农水局牵头组织各镇(街道)开展自查自纠与问题整改整治,推动村(社区)有效追缴受拖欠村集体租金,助力摸清“家底子”,守好“钱袋子”。
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生态,泉港区不断强化对村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去年以来共发出《巡察建议书》9份,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做实对村巡察“后半篇文章”,有效形成多方联动促改工作格局,着力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多发的痛点、难点、薄弱点,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针对巡察发现村级资金使用监管不严、资产资源管理不到位、村级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等三类突出问题,区委巡察办向区农水局发出《巡察建议书》,推动开展“点题整治”、经济合同清查等专项行动。据统计,2024年以来,督促农水部门核查经济合同67份、共计409.59万元,发现并整改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问题13个,收回、清退金额6.12万元。同时,区农水局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银农直联”工作,信息化赋能村级资金管理全程可留痕、可追溯,加强村级资金监管,实现“阳光”支出。
“我们及时梳理每轮巡察中发现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巡察建议书,推动主管部门牵头开展专项整治,以达到‘建议一类、整改一批、提升一片’的良好效果。”区委巡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对村巡察整改常态长效,防止巡察建议书“一发了之”,泉港区充分运用“巡纪联动”优势,将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融入纪委监委日常监督,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按照“一事一授权”要求,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检查组,对各镇(街道)辖区内的村(社区)集体资金使用情况实地抽查,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和专项督查,确保管理无死角、无漏洞。同时,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开巡察整改情况,公示村集体“三资”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提升获得感。(融媒体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庄婉雯 连微)
石狮:强队伍聚合力 立行立改见成效
初冬时节,石狮市委巡察组对宝盖镇及所辖村(社区)开展常规巡察,“为什么账上没有看到租金收入?为什么市场化配置备案表与明细账不匹配?”巡察期间,纪检、财务审计干部发现部分村存在集体资产资源租金少收、漏收、拖欠等问题。
巡察组据此开展核查,通过现场实地走访、调阅租赁合同、财务账本等资料,发现有11笔拖欠租金,累计金额33.24万元。巡察组随即移交立行立改,督促欠缴的租金追缴到位。
做好对村(社区)巡察工作,事关人民幸福感,关系乡村振兴成色。然而,村(社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如何有效组织巡察力量,发挥巡察综合监督作用?今年以来,石狮市通过整合基层监督资源,配强对村(社区)巡察队伍,发挥纪检监察、巡察的权威和审计的专业优势,一体统筹凝聚合力、联动发力,将监督“单线作战”转化为“协同作战”。
石狮市因地制宜,将全市128个村(社区)分为8个类型,抓住城市社区注重结合住宅小区管理及沿海村注重结合涉农资金使用、小微工程建设等特点,坚持常专兼结合,多种模式灵活组队,采取“镇村一体巡”、“点穴交叉巡”、“三资”管理专项巡等方式推进巡察全覆盖。
石狮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市开展“提级+联动”巡察经济发达镇及所辖村(社区)时,石狮市抽调熟悉镇村工作且经验丰富的纪检监察组组长担任对村巡察组组长,抽调财务审计、乡村振兴领域等多名业务骨干参加巡察;重点村“点穴交叉巡”时,组建常规巡察组和联动小组,常规巡察组选派挂钩联系纪检监察室主任担任兼职副组长,搭配经验丰富的工程审计干部,联动小组由非巡察对象的镇街熟悉纪检监察、组织党建、财务审计的业务骨干“成建制”组成。
在第七轮第一批对镇村巡察中,抽调的财审专业干部通过翻看村办企业会计凭证,发现个别村干部在村办企业兼职取酬,巡察组随即将问题线索移交纪委监委处理。本批次巡察3个镇63个村(社区),移交立行立改问题11件,下沉一线走访群众131人次,推广运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和“码上巡”,收到群众诉求245件。
“通过纪检监察、巡察、审计联动监督、优势互补,我们实现‘1+1+1>3’的监督效果,并推动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制定集体建设项目监督、集体资源市场化配置等制度化文件,进一步强化对村集体‘三资’监管。”石狮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融媒体记者王树帆 通讯员李雅芳 许君茹)
安溪:“巡纪”联动 助力小区物业管理再提升
近日,安溪县力志璟峰小区临时物管会征求业主代表们的意见后,决定把开发商刚刚移交过来的800平方米公共用房改造成托育中心。“有了托育中心,‘三娃’出生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小区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
此前,安溪县委巡察组在巡察凤城镇、城厢镇及所辖社区中发现力志璟峰等小区在开展“清产核资”中,存在居委会用房、社区活动用房等公共用房未能及时移交或未妥善管理等问题,小区居民反映强烈。巡察组随即发出立行立改通知书,并把这一问题抄报给县纪委监委,共同监督推动凤城、城厢等乡镇6个楼盘完成5537.6平方米公共用房移交工作。
这是安溪县通过“巡纪”联动监督,推行小区“业账社审”监管模式,着力整治物业管理乱象,维护业主权益的一个例子。
“‘业账社审’,就是小区业委会的每笔支出项目在报销之前,先报所在的社区干部分级审核把关,并接受县、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社区纪检委员的实时监督,确保账目阳光透明。”安溪县委巡察办负责人介绍。
如何推动“业账社审”落地见效?安溪县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积极推动各项监督贯通融合、协调协同的有效路径,采取“巡纪”联动方式,与县纪委监委专项整治同步开展巡察监督。
“业账社审”,前提是“清”。为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县委巡察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督促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属地乡镇党委政府与社区,对所辖区域内各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用房、居委会用房,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活动用房等进行摸排起底,全面掌握移交、使用、管理情况。同时,推动住建部门规范完善物业承接查验工作,切实维护业主、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业账社审”,关键在“审”。发挥“巡纪”联动优势,指导推动小区业委会建立账务收支“三重审核”、资金管理“三重分离”、项目建设“三方联审”等机制,进一步规范小区公共收益管理。
管好“账本子”,还需把牢监督端。巡察借助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在晾晒权力、预防腐败的功能作用,推动小区每笔公共收入、支出的原始发票在监督平台和小区业主群“双公开”3天,接受社区居民和小区业主的“双重”监督。同时,建立“无公开不审批”机制,由乡镇纪委、社区纪检委员全程跟进监督。
利剑出鞘护民利,小区管理焕新貌。在强有力的巡察监督推动下,通过开展“清产核资”“业账社审”,累计审查物业公司或业委会账目1865笔,发现并纠正问题157个,盘查清点公共收益1896.22万元,有效助推小区物业管理提升、服务提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通讯员张晓斌 融媒体记者林书修)
惠安:“群策群力”聚民情 巡深察透解民忧
“我们在‘巡群’时,发现有群众质疑村两委在工程项目招标上弄虚作假、违规指定。梳理对照发现,这里面确实有猫腻。”日前,惠安县召开新一轮对村巡察巡前业务培训会,县委巡察组干部与新抽调组员分享之前对村巡察的工作经验。
彼时,惠安县委巡察组在对紫山镇开展“镇村一体巡”时,通过精准筛选微信群中的群众诉求,迅速锁定了某村党支部原书记黄某涉嫌违规发包工程的问题线索,第一时间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置。经核查,黄某违反议事规则、违规发包工程,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村级工程风险较大、易滋生腐败,必须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度上进行规范约束。”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巡察机构与县纪委监委重点会商,并联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探索解决有效措施。在多方合力下,《惠安县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应运而生,从源头上为村级工程建设加上了一把“廉洁锁”。
近年来,惠安县基于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深入探索“巡群找点”这一对村巡察创新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有力有效扩大了巡察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实现“问题早发现、隐患无处躲、处置更及时”的工作成效。在对村巡察期间,各巡察组指定专人加群,定期关注消息,广泛收集掌握第一手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协同处置。此外,惠安县还探索融合“码上巡”等平台,打造信息一键直达的线上巡察组,建立健全全天候巡察问题反映机制。
惠安县委巡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对村巡察实质是在做群众工作,只有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巡察工作才能深入下去,见行见效。”如该县东岭镇五福小区因物业撤出“真空期”导致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一度成为“码上巡”收到问题的高频词。巡察组在摸清情况、厘清责任后,将之作为立行立改事项,及时移交镇党委整改。如今,曾让群众忧心忡忡的“无福小区”,变回了名副其实的“五福小区”。
秉承“为民巡察”信念,惠安县统筹推进“线上通”与“线下联”巡察机制,在畅通群众线上反映问题渠道的同时,还坚持“一线工作法”下沉到基层“把脉问诊”。具体来看,惠安县委巡察机构充实对村巡察“必谈必访”对象,将下沉走访时间节点前置,从过去印证问题阶段针对性走访,转变为发现问题阶段深入性摸排,辅以分发定制信访举报“小信封”、便民联系“小卡片”等,更好掌握一线“活情况”,为群众监督提供更好更便利条件,有效提升了监督质效。
(融媒体记者黄伟毅 通讯员林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