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灵 杨泳红 通讯员李智锰 文/图)14日、15日,南安气象部门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霜冻可能影响农作物收成,但对蓬华芥菜来说,却不一定是坏事。“都说霜冻后的芥菜更甜!”连日来,南安蓬华镇黎阳村迎来一些购买霜冻芥菜的顾客。黎阳村干部黄文明感慨道,今年黎阳村和黎明村100多户农户的芥菜品质好、受欢迎,多亏了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教授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尤其当部分芥菜“生病”时,专家团队更是尽心尽力帮芥菜“治病”。
“蓬华芥菜可是我们的宝啊!”当地菜农介绍,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蓬华芥菜叶茎浑圆、口感甘甜爽口,霜冻后的叶片还会呈紫色,更加美味,蓬华芥菜也因此美名远扬。为保护蓬华芥菜这一品牌,经蓬华镇积极申请,“蓬华芥菜”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然而,这两年黎阳村的部分芥菜出现了根肿病。日前,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再次来到黎阳村。这次是继今年3月邀请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陈发兴来研判指导的基础上,蓬华镇又专门邀请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潘腾飞,并带来了两个研究团队研制的菌液,指导群众开展防治根肿病工作。
“根肿病在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虽然此时对产量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对以后的大规模生产还是留有隐患,所以必须抓紧根治。”潘腾飞向菜农介绍根肿病发病征兆和影响,再与植病专家商讨对策,提出了与非十字花科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深耕嗮垄、增施有机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播种前用杀菌剂处理土壤等综合防治方案。“这样的方案更科学、环保,更加符合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匹配要求。”他说。
“去年,一开始村民并不知道什么是根肿病,只是发现这些产生病变的芥菜地,产量明显减少,这才着急起来。”黄文明回忆道,他第一时间向蓬华镇政府报告,蓬华镇相关领导认为,看似是芥菜小毛病,却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也是维护“蓬华芥菜”这一金字招牌的大事,为此,蓬华镇通过联系科技特派员等渠道,找到了泉州市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陈贵松。去年年底,陈贵松团队赶在霜冻来临前,到黎阳村实地调研。在不同种植区采集了八九个样本并认真比对后,初步判定是根肿病。陈贵松团队再将样本和部分土壤带回福州,请专业实验室化验,得到“确诊”。随后,专家团队便多次来蓬华指导菜农。
除了为芥菜“治病”,专家团队还来到黎阳家风家训馆、黎阳大峡谷、黎阳芥菜种植合作社等,对黎阳村发展整体规划,尤其是对如何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特色资源发展农业文旅有了更新颖和长远的规划。“黎阳村地处山区,除了蓬华芥菜,还有娑罗树等许多宝贵资源。”陈贵松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能让这些宝贵的财富隐匿于山间,而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让人们去认识它们、熟悉它们,为蓬华镇的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