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释曹、单刀赴会、刮骨疗毒……1800多年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关公故事被代代相传,至今,关公文化历久弥新,“忠、义、仁、勇、礼、智、信”的关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高度契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漳州市东山县的关帝文化产业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近年来,泉州通淮关岳庙在海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接待人数逐年上升,今年截至目前,入庙总人数达327万人次。鲤城区持续推动关公忠义文化深度挖掘,使其与时代发展脉搏同频共振,助力文化繁荣、民族认同、闽台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展。
筑根基 护遗产
让关公文化“活”起来
关公文物和关公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泉州通淮关岳庙里,一座座饱经沧桑的碑刻、一块块忠义参天的匾额、一副副内涵丰富的楹联,正是关公文化的现实承载。鲤城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推动通淮关岳庙建设文化展示厅,收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包括一座明代万历三十二年的关王庙钟、一块清代乾隆年间木牌上联、一口清代同治年间铸造的“通淮武庙钟”、一本清代木刻关圣灵签等,无不述说着悠久的历史文脉。
为了更好地为关公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今年3月,泉州通淮关岳庙发起成立泉州市关公文化研究会,并于6月举办泉州市首届“关公文化交流学术论坛”,打造泉台两地关公文化学习交流、成果融合、探索实践的崭新平台,力求深度挖掘关公文化价值,把关公故事讲得更生动,把关公文化讲得更精彩,把关公精神讲得更深刻。
鲤城区还积极支持通淮关岳庙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审美,举办各类书画展、戏曲演出、文献文物展等文化活动,多样化、创新化传播关公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长点。2023年年底,泉州通淮关岳庙推出通淮礼乐戏台活动,先后上演29期节目,以戏剧、木偶、南音、民俗等表演形式,集中展现泉州优秀的戏剧和传统艺术文化,让关帝文化与古城“烟火气”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搭桥梁 促交流
让关公精神“火”起来
“魂归山西运城、头枕河南洛阳、身卧湖北当阳、神定福建东山、灵应泉州通淮”,一段话串联起历史渊源特殊的中国五大关庙。“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而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万座关庙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23年3月,泉州通淮关岳庙发起全国五大关庙文化交流之旅,开启国内关庙交流发展的首例,各地的关公信众也纷纷组团开启关公文化交流之旅,五大关庙影响日益扩大。截至目前,泉州通淮关岳庙已经组织16团共800人规模的关公文化交流之旅,其他关庙组织回访团6团近300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传承和传播关公文化的决心和热忱,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四省五市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深化五大关庙所在地的交流合作,推动五地文旅融合、促进共赢发展。
随着关公精神闻名世界,关公文化也日益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纽带。泉州通淮关岳庙作为海内外、东南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600多间关帝庙的祖庭,多年来,积极开展有关民俗、民间信仰的宣传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纪念关公诞辰系列活动、关帝文化节等,既提高了泉州在海内外的影响,又发挥了通淮古庙“窗口”的宣传作用,为泉州增添新的魅力。
携手进 共发展
让两岸香缘“热”起来
长期以来,鲤城区民间信仰场所与台湾各地分灵庙宇交流往来密切,尤其是关公信俗已成为联系两岸民众情感的文化桥梁,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泉州通淮关岳庙持续深化对台交流,先后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两岸青年信俗渊源寻根之旅、两岸关公信仰学术论坛、关岳文化与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摄影大赛等活动,并举办了数百场次的两岸联谊活动,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民众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两岸联系纽带。2023年以来,泉州通淮关岳庙共接待台湾信众和团体454团、近万人。
为了更好地传承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泉州通淮关岳庙还开展分灵认证工作。2024年10月26日,泉州通淮关岳庙举行台湾地区首批分灵宫庙谒祖溯源祭拜仪式,来自台湾地区的10家宫庙与祖庙欢聚一堂,追根溯源,香火相传。两岸关帝宫庙神缘一脉相承,香缘再次聚拢,众心更加凝聚。早前,国内首批26家分灵宫庙谒祖溯源认证工作已于今年8月完成。与此同时,泉州通淮关岳庙还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合作设立“教研实践基地”,在加强民间信俗研究、推进两岸信俗交流、提升民间信俗精神纽带作用等方面形成合力,携手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尤菁雯 张舒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