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2月18日

小心“共享屏幕”变“共享钱包”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廖培煌 通讯员白炯昕)“共享屏幕”是一种方便的远程协作工具。当陌生人以公检法名义或银行、电商平台客服等,要求你下载某个软件或打开某个链接进行“共享屏幕”时,那就是骗子找上门了。

昨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出预警,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多起诈骗分子利用“共享屏幕”诱导受害人转账的案件,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对于一切陌生途径要求下载软件、“共享屏幕”时,一定拒绝。

日前,受害人王某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客服人员,谎称系统检测到其购买的保险即将开始自动扣费,如不取消,每月将自动扣费上千元,需要与其通过“共享屏幕”解除绑定。王某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要求下载具有“共享屏幕”的APP,并操作自己银行账户。随后,王某发现其银行卡内资金被转走。

受害人韩某接到冒充公检法人员的电话,以其涉嫌多起案件为由,要求配合调查。随后,对方又以案件内容涉密为由,要求韩某下载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App,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进行手机画面共享,供所谓的“民警”进行监视以确保其不会泄密。最终,韩某的银行账号及密码被诈骗分子窥视及窃取,被骗走巨款。韩某意识到被骗后报案。

“共享屏幕”诈骗有哪些常见套路?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共享屏幕”时,你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可以同步让共享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App推送内容、解锁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从而威胁到财产安全。

据介绍,常见的“共享屏幕”诈骗套路分为三步:首先是“伪装身份”,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或者各种平台的客服,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理由,对事主实施精准诈骗;其次,“引导下载涉诈软件”,在取得事主信任后,诈骗分子会引导事主下载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会议软件;最后,“实施诈骗”,诈骗分子会以指导操作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进而获取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迅速转移受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手机都具备屏幕共享功能,该怎样避免陷入骗局呢?民警提醒,切记不要和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因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时,切勿操作支付类、银行类App,切勿进行输入密码、解锁、个人信息验证等安全操作,同时,操作完毕后,要及时退出“共享屏幕”。

--> 2024-12-18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14331.html 1 小心“共享屏幕”变“共享钱包” /enpproperty-->